在亚冬会期间,作者在哈尔滨的所见所闻。包括媒体酒店、赛场等地出现众多南方口音的现象,从游客、记者、运动员等不同群体展现南方与哈尔滨在冰雪运动盛事期间的多元互动。
这次亚冬会期间,我所住的媒体酒店,即便在赛会进行期间也依旧对外营业。每天吃早饭的时候啊,那耳边就一直是此起彼伏的南方口音。就感觉像是南方口音在这个北方城市的酒店里开起了一场独特的“口音大会”。
还有啊,那些游客们在冰雪大世界游玩,那场面也是相当热闹。他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穿梭,感受着冰雪的魅力。
因为我报道冰雪运动都有十七八年了,来哈尔滨也是好多次了。不过呢,上一次来已经是6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候啊,哈尔滨作为旅游目的地,更多的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一到冬天,基本上没什么人来。为啥呢?这还用问吗,就是太冷了呀,就连本地人都觉得冷,就更别说那些南方的朋友了,直接就被这寒冷给吓退了,那些南方朋友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怕冷土豆”一样。
但是呢,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啊,哈尔滨可火了,就像突然被点亮的星星一样。这冰天雪地就像是变成了金山银山一样宝贵。以前让人望而生畏的低温,现在也被当成了一种“人生新体验”。这里有看不完的雪景,赏不够的冰雕,吃不完的美食,再加上那足以抵挡严寒的暖气,还有东北人特有的热情,这些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众多全副武装的南方游客。
在短道赛场的看台上,那些冰迷们也是充满活力。他们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助威,那声音在赛场里回荡。
在餐厅里听到的南方口音啊,也不全是游客呢,还有好多是同行。自从北京冬奥会带起了冰雪热之后啊,很多南方的省区市就开始关注冰雪运动了,而且还培养出了自己的优秀冰雪运动员。想当初上届亚冬会的时候,在媒体战场上拼杀的基本上都是来自东三省的记者呢。可是这几年啊,从冬奥会到全国冬运会再到亚冬会,来自上海、四川、浙江、广东等等地方的同行是越来越多了。
吃完饭就去采访了,到了赛场里也能听到南方口音。在观众席上,有特意从南方来到哈尔滨看比赛的铁杆冰雪迷。赛场上呢,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北的运动员也纷纷在亚冬会亮相了,虽然他们的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看他们的样子都很享受比赛的过程。
就像朱定文(前)在亚冬会比赛中的时候,他是来自中国香港短道速滑队的。他的教练是东北人,而且他还经常来东北训练,结果他说话就有很明显的“大碴子味儿”了。他说他刚来东北训练的时候,发现自己说“港普”连买东西都困难,于是就有意地学习东北话,还说“要不然生存都成问题”呢。
重点是呢,先不说他的东北口音有多纯正,关键是他现在说话真的是一点港味儿都没有了。这要是回到香港,说不定会被当成外地人呢。
本文总结了亚冬会期间哈尔滨的新景象,即南方元素的融入。从媒体酒店、赛场等地听到的南方口音,阐述了南方游客、记者、运动员等群体在哈尔滨的存在,展现出冰雪运动热潮下南方与北方在冰雪运动方面联系的加深,以及哈尔滨旅游热度的转变。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