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AI音乐展开,探讨其在音乐领域的发展现状,包括AI翻唱的流行、AI歌手的出现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争议、创作伦理等,同时也思考了AI音乐浪潮下人类音乐艺术中“人味”的独特价值。
(图/IC Photo)
当前,AI生成文字内容仅仅是与人类创作神似,但在音乐领域,AI已经发展到了让人难以区分是人类还是机器创作的程度。就像不久前任天堂推出宝可梦动画主题曲《目标是宝可梦大师》的中文版,当听到类似腾格尔声线搭配经典伴奏的时候,很多听众下意识地以为这又是AI翻唱的杰作。
网友产生这种怀疑是有依据的。先不说腾格尔和宝可梦看起来毫无关联,单是AI腾格尔在翻唱界的广泛“涉足”就很让人惊叹。不管是日本二次元歌曲、意大利歌剧,还是蒸汽波、粤语苦情歌等各种风格的音乐,都能被AI以腾格尔的风格翻唱,仿佛有一个“仿生腾格尔”在电子草原上肆意驰骋。
AI翻唱如今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在自媒体平台上,到处都能看到有人利用AI生成音乐来打造账号赚钱的情况。就算是毫无音乐创作经验的普通人,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训练AI唱出具有人类特色的小曲。
就连职业音乐人也在AI浪潮下有了新的选择,不少人选择“打不过就加入”。著名音乐分发公司Ditto在去年对全球1200多名独立音乐人做了一个关于“是否在音乐创作中使用AI”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音乐人在2024年已经运用AI进行创作了。
随着AI音乐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关注AI音乐是否像人类创作,逐渐转移到它是否好听、有没有艺术性。至于歌声背后是人类歌手还是二进制算法,好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图/《逆光》封面图)
2023年初,有个匿名程序员在GitHub上传了名为“AI孙燕姿”的开源模型,附带的教程标题很是吸引人:“五分钟让你拥有孙燕姿”。这个看似玩笑的模型却开启了AI孙燕姿的“出道”之旅。虽然在这之前也有不少AI模仿歌手的尝试,但都没有像AI孙燕姿这样引起轰动。孙燕姿被AI选中并非完全是巧合。
在千禧年的学生时代,孙燕姿经常被当作周杰伦的对立面,她是那种老师和家长听了都不会反感的模范华语歌手。她的唱腔很端正,比如轻重音差能控制在0.3秒内,换气点像节拍器一样规律,沙哑的颗粒感稳定得如同数学模型。这些特质在过去被市场认为缺乏惊喜,但在算法眼里却是构建标准化流水线的绝佳素材。
而且,AI孙燕姿的走红也和孙燕姿逐渐变得冷门有关。已经淡出主流视野多年的孙燕姿,在年轻听众眼中成了“冷门歌手”。对于那些追随她多年的粉丝来说,AI孙燕姿的歌声,既像是一种慰藉,又像是对过去美好时代的缅怀。
然而,较低的技术门槛使得AI音乐的发展逐渐失控。如果说AI周杰伦用东北话翻唱《本草纲目》,AI王菲唱《大悲咒》进行所谓的“在线超度”,AI腾格尔唱二次元神曲还只是一些有趣的恶搞;那么把邓丽君的《甜蜜蜜》改编成重金属版,让AI张国荣翻唱《孤勇者》并拼接《古惑仔》片段,就彻底把这种现象变成了一种令人不适的“地狱笑话”。
今天的AI音乐,门槛有多低?
2023年,环球音乐集团大规模下架870首AI生成的泰勒·斯威夫特翻唱歌曲,并在声明中谴责这是“数字化的身份盗窃”。这一行为被看作是传统音乐产业对AI技术的首次正式对抗。
AI生成音乐所引发的版权争议,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抄袭或者翻唱概念,而是演变成一场涉及声音所有权、创作伦理以及技术霸权的复杂混战。现代版权法律主要关注旋律和歌词方面,在这种已经进入后现代的AI音乐版权战争中显得力不从心。而且,AI训练数据本身往往存在问题,AI歌手的学习素材很多都来自盗版专辑、演唱会偷录视频以及粉丝混剪等非正规渠道获取的资源。
人味,未来的硬通货
借助AI的学习和生成速度,它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创作出一个音乐人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作品数量。孙燕姿本人对AI歌手的出现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她认为:“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
然而,当AI创造出比歌手本人更“完美”的歌手时,人们却在弹幕和评论区里怀念那些人类歌手“不完美”的现场。比如孙燕姿早期签售会上带病坚持清唱时微哑的嗓音,2014年台北演唱会唱《我不难过》时背对观众的掩面瞬间,甚至2018年音乐节上顶着大风演唱被粉丝戏称为“台风限定版孙燕姿”的场景。技术虽然能模拟声带振动频率,但却无法学会即兴升key时与乐队的眼神交流,或者安可环节与歌迷合唱时的临时改调。
(图/《波西米亚狂想曲》)
AI生成音乐最大的价值也许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本质。那些走音的现场、即兴的转调、唱破高音后的苦笑等元素,构成了无法被算法简化的“人味”。技术能够制造出精确的声波,却无法模拟列侬在录制《Now and Then》小样时的叹息。当机器无限趋近于完美的时候,人类才明白,音乐从来不是正确答案的排列组合,而是用有限的声音在无限的时间里留下痕迹的勇气。当然,这种勇气不仅仅存在于音乐领域。
AI音乐在当下发展迅速,从AI翻唱的流行到AI歌手的出现,其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现象,如职业音乐人对AI的态度转变、AI歌手引发的恶搞现象等。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版权争议、创作伦理问题等。然而,在AI音乐无限接近完美的表象下,人类音乐中的“人味”却凸显出其独特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音乐艺术中,更反映出人类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