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详细描述2025年1月23日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包括三大指数的涨跌情况、板块的涨跌幅、个股涨跌比例、成交额变化等。还会深入探讨六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消息发布后市场的反应,以及在相关新闻发布会期间市场的动态变化,最后对后市提出应对建议。
1月23日这一天,A股市场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全天的走势可谓是冲高回落,三大指数的表现各不相同。到收盘的时候,沪指上涨了0.51%,而深成指则下跌了0.49%,创业板指也下跌了0.37%。从板块的角度来看,各个板块之间的涨跌差异十分明显。保险、银行、智谱AI、农业等板块的涨幅在众多板块中处于领先位置。相反,AI眼镜、PCB概念、电商、汽车整车等板块的跌幅则较为靠前。在个股方面,下跌的个股数量更多,全市场有超过2700只个股出现了下跌的情况。沪深两市当天的成交额达到了1.36万亿元,和上个交易日相比,这个成交额增加了2194亿。昨天盘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六部门联合发布了《方案》,这个方案是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很快,国新办也发布了相关新闻发布会的预告。于是,从今天早上9点开始,一场如同“明牌”般的博弈就在A股市场正式拉开了帷幕。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出现“冲高回落”的情况了。我们对照沪指的分时图和国新办的图文直播就可以看到,从9:03开始,证监会主席吴清率先发言,他提到了几个重要的要点。首先,从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要用于投资A股,而且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其次,《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未来三年每年至少要增长10%。再者,这次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等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这对于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最后,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在A股的集合竞价阶段(9:15 - 9:25),大盘呈现出持续上行的趋势。到了9:25的时候,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创业板指的涨幅超过了1%。从9:30到9:49,沪指高开高走,最高触及到了3273.52点。与此同时,在发布会上,各部委出席的领导正在依次回答媒体提出的问题。比如,9:33起,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回答了媒体关于“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未来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的提问。9:46起,吴清主席回应了媒体提出的“请介绍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两方面情况。”的问题。9:54起,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回答了“在引导保险资金入市方面,金融监管总局有哪些考虑?”的提问。一直到10:35,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然而,一直盯着盘面的股民可能早就发现了,从9:49之后,大盘当天的“冲高”就已经结束了,转而进入了“回落”阶段。大约在13:30前后,深指、科创50就翻绿了。临近14:00的时候,创业板指也翻绿了。从资金流向来看,全天机构资金一直比较坚挺,但是主力、大户、散户资金随着指数的回落,持续出现拐头卖出的情况。实际上,本周一、周二以及今天,A股市场均呈现出冲高回落的走势。可能有些股民会觉得,出现冲高回落这种情况,也许是因为“利好”还不够重磅,或者是市场对利好已经变得“脱敏”了。但我们认为,今天A股的行情,是在发布会结束后才真正开始演绎的。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不能只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才相信利好是利好;其二,市场走势其实已经把今天的利好“price in”了,仅仅一天的波动并不能证明这个利好是无效的。尤其是,今天的利好主要是围绕“中长期资金入市”展开的,而这类资金本身就比较有耐心。从全A平均股价的日K图来看,近期大盘在震荡中小步上行,只是在临近均线压力位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调整。而且中长线的利好,对短线情绪的提振并不是很直接,所以今天即使在市场最普涨的时候,涨停的家数也不是很多。那么对于后市,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应对。一方面,要多观察冲高回落后(不仅仅是日内,还包括后续的交易日)资金的承接情况。只要大盘的趋势没有改变,就可以沉住气,同时要关注哪些板块在大盘回落的时候,仍然能够逆势向上。另一方面,要尝试去适应潜在的风格变化,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即将入市的中长期增量资金,会买什么?又会怎么买?再看看今日场内ETF的表现,这其实已经体现了部分场内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态度。到收盘的时候,除了个别跨境型ETF之外,领涨产品的关键词是银行、地产、金融地产、证券保险等。一般来说,中长线资金主要包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在A股市场,保险资金以及像社保、汇金、证金、养老等“国家队”机构是具备显著加仓能力和潜力的投资者,他们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动向特别关注。有人认为,这些投资者不仅是市场的重要力量,更是红利投资策略的坚定支持者。上午盘中有一则消息非常值得关注:09:57:42【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1000亿元 春节前批复500亿元投资股市】,他表示“第二批试点的规模现在拟定1000亿元,我们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全渠道、多维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其一,对于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募、私募等投资主体分别做出要求。一方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将保险、年金的考核周期拉长至为3 - 5年;另一方面,明确商业保险和公募基金进一步提升权益投资的规模和占比。其二,加大上市公司回购力度,用好央行回购再贷款,落实一年多次分红制度,营造资本市场从“投机市”转向“投资市”的健康生态。其三,做好一二级市场联动,放开中长期资金如银行、保险等相关主体在一级和一级半(定增)市场的参与机会。根据他的测算,如果落实《方案》中的要求,每年将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万亿元以上增量资金。当然,对于增量资金的规模,不同的机构预测值是不一样的。昨日有媒体报道称,根据非银保险研究测算,当前险资若提升1pct,权益配置对应约3215亿元增量资金;社保基金若提升1pct,股票配置对应约301亿元增量资金;基本养老金若提升1pct股票配置对应约186亿元增量资金(投资运营口径,若总口径对应约782亿元);年金合计若提升1pct权益配置,对应约608亿元增量资金。简单估算,四类中长期资金各仅提升1pct入市,可带来增量资金4300亿。从银行ETF的投资逻辑来看,整个2024年,高成长且叠加股息价值的银行,整体表现较好。这类银行因为高成长性,吸引了追求超额收益的主动公募基金,同时凭借稳定的股息回报,受到险资、被动基金和固收 + 资金的青睐,资金受众广泛。分析认为,2025年红利驱动银行估值修复或仍将继续,伴随着财政货币政策托底经济,建议将高成长和高股息所代表的“双高”标的作为银行板块优选。
本文总结了2025年1月23日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包括指数涨跌、板块轮动、个股涨跌情况以及成交额变化。深入分析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消息发布后的市场反应,如在新闻发布会期间市场先涨后跌的动态。探讨了市场冲高回落背后可能的原因,包括利好的消化和资金的特性等。还提及了场内ETF的表现所反映的资金态度,以及不同机构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带来增量资金规模的不同预测,最后对后市提出了观察资金承接情况和适应风格变化的应对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