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岳西县毛畈村第一书记的王振华因病去世的消息。他在任职期间为毛畈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他患病后,村民们自发捐款救助,他去世后村民们悲痛万分,文中还通过他的家人等的叙述展现他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悼念。
2月7日的中午,天空晴朗,然而大别山腹地的风却呼呼作响,寒冷的气息肆意弥漫。
一锹又一锹的黄土被翻动,空气中弥漫着一声声悲痛的呜咽。这山,这风,这哀伤的氛围,都在悼念着年仅49岁便因重病离世的王振华。
振华书记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他是安庆市委办第六批选派干部,在2014 - 2018年担任岳西县毛畈村的第一书记。
他不幸患上白血病,术后遭受感染,在ICU治疗期间花费了巨额的费用。毛畈村的212户村民得知后,自发地进行捐款,一共捐出了60400元,他们希望用这份爱去挽救他们心中这位优秀的干部。
可是,命运弄人,村民们的这份爱心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病重的振华书记。
1月31日,振华书记从医院回到家中,就在当天傍晚,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村民们在群里自发地接龙捐款,那一条条接龙信息,是他们对振华书记满满的关爱。
徐华婷也是毛畈村的村民,1月31日晚上,当她听到振华书记病逝的消息时,她毫不犹豫地成为了自发前往送振华书记的村民中的一员。她说:“当天晚上就去了有五六十人,后面还有陆陆续续去的,大家都想着再去见振华书记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徐华婷还提到,自己前些年不在家,但是每次回来都能发现家乡有了变化。振华书记当年驻村的时候,积极帮助村里修路、建设村部,在脱贫工作上也是全力以赴,他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惦记着他的好。
从王振华家人撰写的祭文中,我们也能大致了解他的生平。王振华从小就胸怀壮志,充满拼搏精神,有着报国齐家的伟大理想。学业有成之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在军营服役了二十多年。在服役期间,他坚守海疆不辱使命,积极进取考上军校,凭借精忠报国的信念屡立军功,最后在部队晋升为正营级军官。
后来,王振华在安庆市军地两用人才考试考核中荣获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之后转业到安庆市委办公室工作。作为安庆市委办第六批选派干部,在2014 - 2018年期间,他再次踏上征程,担任毛畈村第一书记。
在国家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王振华的不懈努力下,毛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6年底,毛畈村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并且在全省首批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曾经贫困的村庄如今已经变成了宜居宜游的生态村。
岳西县毛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有志坦诚地说,振华书记真的是一位“眼中有疾苦,心里有温度”的好干部。
他说:“这一下子走了,大家心里都非常悲痛。”说话的时候,他眼眶红红的,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
王润独自一人在一旁默默地抹着眼泪。
哥哥的突然离去,是他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他难过地说:“哥哥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走了,他的儿子才只有6岁啊。”
王润说,哥哥是个工作狂,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血小板只有个位数了,实在没有力气了,才请假去做手术。2024年10月,哥哥只请了三个月的假,本以为手术后就可以回来继续工作,可是没想到……
提起哥哥在毛畈村的工作经历,王润打了个比喻:“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王振华扶贫,十过家门而不入,一点都不过分。”
王润还说,哥哥比自己孝顺,以前哥哥在安庆市里工作的时候,每两个星期就会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可是他驻村的毛畈村,与家里就是隔壁村,他却忙得没有时间回家。
“他吃住都在村里,就算是路过家门口也没空进去,一方面是他忙得没时间给父母做饭,另一方面他也不想麻烦年老的父母还要给他做饭,有村干部知道的,说他光是方便面就吃了十几箱。”
这一次,哥哥的离去,让王润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许多问题,他只觉得“太难了”。
大姐王素华坐在坟头边,久久不愿离开。
2月7日午后,安葬仪式已经暂时告一段落,送行的人群也渐渐散去。但是王素华还独自坐在坟头边,不愿意离开。
她喃喃自语道:“我要再陪弟弟一会,我真的舍不得。这是最后的告别吧,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了。”说着,她抹着眼泪。
此时,人声已经渐行渐远,只有大别山的风,依旧呼呼地吹着,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不曾停歇。
本文总结了王振华的一生,他从军营到地方,在毛畈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为脱贫攻坚等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奉献精神得到村民认可,患病期间村民捐款救助,去世后村民们怀着悲痛之情悼念他,他的离去也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的事迹和精神令人敬仰和缅怀。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