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开展秤锤树保护性展示与群体扩增研究的情况。包括在人口密集窗口区种植秤锤树,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样本,还介绍了秤锤树的栽种地点、后续跟踪计划、秤锤树的特点、野生种群几乎绝迹的原因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在秤锤树培育方面的成果等内容。
据《本报讯》消息(记者 杜莹),记者于日前从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得知,该院已携手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针对秤锤树展开保护性展示与群体扩增的研究工作。而且逐步在人口较为密集的窗口地区进行种植,致力于构建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样本。这表明,这种我国独有的濒危树种,且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秤锤树,正慢慢回到市民的生活周边。
2月6日上午时分,记者在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环陵路绿道的旁边看到,已经成功栽种了10棵秤锤树。这些秤锤树均为直径在8厘米以上的单杆苗木,在苗圃的旁边还安装了展示用的标牌。并且在公园内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成片状地栽种了20棵秤锤树。除此之外,红山森林动物园、市环境监测与应急中心等众多地点也都栽种了多棵秤锤树,目的在于向市民展示这一树种。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开展定期的跟踪工作,进行无干扰的观测,记录回归引种的秤锤树的生长状况、种子落地发芽生根的情况以及成苗的情况,从而评估秤锤树在所选地点的归化能力。”
秤锤树,又被称为秤砣树,是南京本地的乡土植物,也是中国所特有的植物,由于其果实与秤锤极为相似,故而得名。根据相关记载,它的模式标本是由世界著名的蕨类植物分类专家秦仁昌于1927年在南京幕府山采集的,这也是中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新属。在南京的幕府山、老山、燕子矶等林地,曾经有秤锤树的野生种群分布。
南京农业大学的老师范加勤介绍说:“秤锤树要在野生的条件下形成自然种群,就需要减少外界干扰,以确保种子能够落地发芽并且生长成为新的个体。因为秤锤树的主根优势非常明显,各级侧根的发育相对比较薄弱,在苗期这种特征尤其显著,幼苗的抗干扰能力很低,这也是秤锤树野生种群在南京几乎灭绝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对其加以保护。”
在2024年,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团队针对南京栽培的秤锤树进行了调查,对其生长习性、立地生境进行了分析。当年11月,在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联盟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基于栽培展示和回归引种这两个目的,在人流密集的窗口区域栽种秤锤树,以宣传和科普保护秤锤树的重要性;同时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秤锤树的回归引种,并且在后续开展跟踪观察,研究秤锤树的野外适应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首次采用秤锤树的休眠种子进行培育,通过对培养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配比等多个因子进行正交选择,建立了秤锤树无菌快速繁殖的工作体系,为将来秤锤树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构建了秤锤树体细胞物理、化学诱变研究体系,为选育适应能力强、观赏性佳的新种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秦海旭指出,本次的示范项目通过多层次的展示栽种、择地回归引种,并且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种群的繁育速度,选育出生态适应优良的新种质,构建南京秤锤树保护的应用场景,为现代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特别是乡土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和示范。
本文总结了南京市在秤锤树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开展保护性研究、在不同地点种植、后续跟踪观测、分析秤锤树的特点及野生种群濒危原因、南京农业大学在培育和研究方面的成果等,这些努力构建了秤锤树保护的应用场景,为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乡土物种保护提供了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