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后的一系列举措与成果。包括贯彻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建立工作机制、编制项目方案、加强项目管理、保障群众需求、化解矛盾纠纷以及开展感恩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拉开帷幕之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就积极深入地对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加以贯彻落实。整个县就像是一个握紧的拳头,全县之力被汇聚起来,全县之志被凝结起来,只为了一个目标——全面达成农房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任务。看啊,曾经那重建家园的宏伟蓝图,如今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上面描绘着安居乐业的美好场景。
循化县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视为重中之重的“一号工程”。在灾难的硝烟刚刚散去,就迅速地成立了县级指挥部,并且组建了10个配套专班。这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有着明确的指挥系统和各个专业的作战部队。县乡村三级协调联动机制也随之建立起来,如同一个紧密咬合的齿轮组,高效地运转着。先后召开的指挥部会议多达30余次,每一次会议都是对工作进展的实时跟进,是对阶段任务的精心研究与部署。与省市发改部门携手并肩,协同编制项目方案,精心谋划出总投资13.36亿元的75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这些项目就像是一粒粒充满希望的种子,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深深地埋下了坚实的根基。
与此同时,循化县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有着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实行台账式管理,就如同管家记账一般,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清晰可查;清单式推进,明确列出任务清单,按照清单一项一项推进,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现场式督导,深入项目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为了给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还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例如优化工期,就像给建设的列车加速;压减流程,如同为项目推进清除道路上的荆棘;容缺受理,在确保关键要素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手续问题。目前,72个公建项目就像72颗璀璨的星星,已经全部完工。在农房恢复重建方面,针对不同农户的情况“一户一策”制定方案,就像量体裁衣一样精准。全面落实挂片包村联户和委托代建等制度,仿佛给农房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剂,全力提档农房建设速度。那13084户BCD级农房就像一个个等待主人归来的温馨港湾,如今全部实现回迁入住。为了给重建工作打造一道坚固的纪律作风防线,还专门制定出台了《灾后恢复重建作风纪律“十严禁”》,每一个参与重建工作的人员都逐一签订《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廉洁承诺书》。并且创新地采用第三方审计公司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如同给资金监管装上了一双透视眼,实现穿透式资金监管。在建设过程中,深入细致地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像守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严把建材质量关、建设标准关、竣工验收关、施工安全关,确保每一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都能够成为优质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除此之外,循化县还对群众的应急救助和过渡安置要求进行全面落实。那一笔笔发放的生活救助资金,共计4564.49万元,如同及时雨一般,有效地保障了受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在面对各类矛盾纠纷时,积极协调化解,多达10余起。对于“12345”热线和信访案件,总是第一时间办理,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迅速,及时地帮助群众解决那些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巡回宣讲、制作宣传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全面开展灾区群众感恩教育,就像春风化雨一般,将一颗颗感恩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中,凝聚起重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一种文明乡风逐渐形成,那就是自愿让利、互让互利、不计得失,这种乡风如同温暖的阳光,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本文总结了循化县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多方面努力与成果。包括组织领导、项目规划、项目管理、群众保障、矛盾化解以及感恩教育等内容,全面展示了循化县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积极、高效且成果显著的工作状态,体现了循化县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