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即绿色理念融入其中,从年例期间的旧俗焕新、民众积极响应到各方力量凝聚共建绿美家园等方面,展现茂名年例的创新发展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茂名的年例正在一个个地举办起来。就在6日那天,记者深入茂名的多条乡村进行走访后发现,今年的茂名年例多了一抹清新的绿色。“做年例齐种树”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将年例文化与绿美茂名的建设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如同涓涓细流,为乡村振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注入着活力。
年例,在茂名市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和诚挚祝福,在当地甚至有“年例大过年”这样的说法。以前每到年例的时候,村民们都会大摆宴席,这无疑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然而,今年茂名积极探寻年例的新发展道路,“做年例齐种树”的风气逐渐盛行起来,这就像是给古老的年例注入了充满生机的绿色基因。
在茂名市电白区,绿美生态建设和年例习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开展了“办年例,来种树”的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年例”这种新风尚。
这一倡议一经发出,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电白的乡村里迅速传开了。村民们都积极响应,很多家庭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种树的计划。就像李大叔,他打算在自家院子里种上几棵桂花树,还满脸笑容地说:“以后年例的时候,客人一进门就能闻到桂花香,那感觉多美妙啊!”
如今在化州,年例期间的景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渐渐被欢声笑语和植树时的劳动声所取代,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也大大减少了,人们谈论的话题更多地聚焦在树木的养护和成长上。
“做年例齐种树”为年例文化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得到了创新发展。现在的年例,不再只是简单的吃喝庆祝,而是变成了一场绿色环保与文化传承的盛大聚会。
在高州市,当地巧妙地把绿美高州的生态建设和岭南传承千年的民俗“年例”深入融合起来,将坚持了十年的“有喜事来种树”活动与年例习俗有机结合,成功地让“不比菜式比种树”成为一种新的民俗。春节前夕,高州市向全市的党员群众发出了倡议书,这倡议书就像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年例期间,石鼓镇的村民们以家族为单位,兴高采烈地去认领树苗,然后在村边的荒地上种下一排排充满生机的绿树。老人们还会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种树呢。分界镇的不少村庄更是别出心裁地组织了年例植树比赛,各个家庭之间相互竞争,现场的气氛那叫一个热烈。
高州县镇村各级都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41场次的年例植树活动,大约有3600人次参与其中,种下了3233株“年例树”,打造出了86片绿意盎然的“年例林”。
“做年例齐种树”这个活动就像一块极具吸引力的磁石,吸引着广大群众热情地参与进来。电白区的一些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捐赠了大量的优质树苗。高州市的乡亲们也纷纷慷慨解囊,为家乡打造“年例林”提供优质的树苗。化州市还建立了“年例林”的养护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巡查、浇水、施肥,用心守护着绿色家园。
化州市平定镇积田村委会龙眼根村村民龙国成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为村子增添绿色可比大吃大喝更能庆祝年例,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呢。”
正如龙国成所说的那样,“做年例齐种树”这个活动增强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提升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在茂名的各个乡村,植树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气,村民们为了共同的绿色目标齐心协力,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了。在共同种植和养护树木的过程中,村民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文明风尚。
茂名的“做年例齐种树”活动,是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创新传承的一个典范,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写照。据统计,茂名各地已经种下了大约1.4万株“年例树”,逐渐从“吃喝年例”向“绿色年例”转变,营造出了一种植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本文总结了茂名年例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即“做年例齐种树”这一活动。它使得传统年例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旧俗焕新,不仅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还增强了环保意识与凝聚力。各方积极参与,从家庭到企业,共同为绿美家园建设努力,实现了年例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