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多管齐下,补齐养老短板 医养结合发展:政策助力,未来可期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医养结合相关情况。从政策提出医养结合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目前我国在医养结合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机构数量、床位数量以及从业人员培训情况等。还讲述了政策对医养结合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后针对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包括发挥政策引导、智慧技术赋能以及聚焦老年群体需求等方面的建议。

不久之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得以出台,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医养结合。医养结合这种新模式,实际上是把医疗服务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进行对接与整合的医疗改革新方式。不断地去扩大医养结合机构的覆盖面,这能够符合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诸多方面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从而为增进老年人的福祉培育出新的经济动能。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有关部门开始逐步探索多种模式,像是居家社区服务、养老机构服务、医养签约服务等多元化的模式。并且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培养和培训的力度,构建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地提高服务的供给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当前,我国的医养结合机构已经多达7800多家,床位数达到了200万张,累计培训的医养结合从业人员也超过了10万名。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落地实施,为医养结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3月出台的《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提到,要健全投入机制,强化服务保障。2024年12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着重指出,要把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纳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医养结合政策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养老产业提升质量、扩大规模,拓宽了投融资的渠道,推动了标准化的建设,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

在未来,想要推进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继续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从而让老年人能够安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逐步地完善养老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金融等具体政策,出台财税优惠、人才培养、护理保险等一系列的保障政策,有效地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宽投融资的渠道,全面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医养结合服务当中,实现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可持续性发展。整合卫生健康、民政、医保等部门的评估标准,建立并且完善统一的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机制。

运用智慧技术为养老产业的升级改造赋能。加快推进“虚拟养老院”“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搭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线上平台,为老年群体或者家属提供在线预约上门就诊、应急救助等医疗服务。聚焦于智能传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研发一批“老年友好型”的科技创新产品,例如适老化家电、康复辅助器具、智能家居与陪伴机器人等,优化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产品的供给。细分老龄产品市场,推动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相结合的模式,鼓励企业提供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培育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经营主体。

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探索“医养 + 康养 + 旅养 + 乐养”融合发展的模式,满足老年群体对于健康保障、精神文化以及社交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以老年人的体验评价作为检验政策成效、企业发展成果的“试金石”,优化养老服务的举措,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群体,实施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人员培训的覆盖面,建设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

文章介绍了我国医养结合的发展情况,包括政策基础、现有成果,强调了政策对医养结合发展的推动意义,并且从政策引导、智慧技术赋能、满足老年群体需求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目的在于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759.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