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乙巳年春节作为首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后的春节,各地庆祝活动精彩纷呈。重点阐述立春这个节气在春节仪式中的特殊意义,以及立春相关的传统习俗如写宜春贴、剪春燕、鞭春牛等的内涵和现代传承意义,还提及了黄道婆纪念公园立春游园会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作用等内容。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一事件意义非凡,使得中国人的“过年”方式成为世界共享的遗产。于是,2025乙巳年的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全国各地都沉浸在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庆祝活动之中。
春节有着众多的仪式,其中立春作为24节气之首,它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从古代起,立春就是安排生产与生活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的时间坐标。在立春之时,庆贺的仪典与祭礼场面盛大。民间一直流传着“新春大如年”“春朝大于年朝”的说法。立春的时序恰好处于春节节日活动密集的时段,所以它与整个春节仪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并且保留着劝耕、劝勤、惜时、立志、祈福、禳灾等多种独特功能,成为生命、更新与希望的标志。值得一提的是,“立春祭”在2016年就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名录。
写宜春贴是古老的迎春方式。春书是迎新的吉物,书写春书也被称为“迎春之礼”。就像傅咸《燕赋》中所说:“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社。”家长带着孩子书写“宜春”,这也有着新春开笔之礼的含义,寄托着孩子聪敏好学的美好愿望。此外,剪春燕、戴春胜、挂春幡等也是立春时趋福避祸、护室宜家的厌胜与祈福手段。
把春燕贴在门庭,将象征着“生生不息”的乙巳小蛇别在发髻,把写有吉祥祝语的春幡挂在树梢,这些都是亲子家庭共同完成的活动。正如古诗词中描述的“宝鸡能僻恶,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在众多迎春习俗中,“鞭春牛”仪式最受孩子们喜爱。这一古老习俗起源于西周的“土牛送寒气”仪式。鞭打春牛有着劝耕劝勤的寓意,提醒人们“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绘有青牛的大红灯笼上,孩子们欢快地击打,然后争抢着抛洒下来的各种糖果和棉籽,充满了无限乐趣。最后,孩子们亲手把棉籽播种在纪念公园的棉田里,让这颗蕴含技艺的种子,在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技艺和先棉的故乡生根、发芽、成长、结铃、吐絮,从而温暖天下。
据了解,黄道婆纪念公园立春游园会在2024年首次举办,之后又接连开展了一系列传统节日游园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都市特色的节日文化品牌。将立春古俗中的核心仪礼,例如写春书、挂春幡、品春盘、鞭春牛等,与适合当下儿童生长环境和发展需求的方式相结合,塑造更具时代意义的立春仪礼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对于儿童而言,节日不仅仅是吃好玩好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生命观、劳动观和伦理观等核心价值观。通过亲身参与立春仪礼和都市棉田的播种活动,能让他们真正明白“感恩、惜时、立志、勤勉”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总结了2025乙巳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的情况,详细阐述了立春在春节仪式中的重要意义,包括其在古代生产生活中的节点意义以及现代所保留的多种功能。介绍了写宜春贴、鞭春牛等立春相关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现代传承意义,同时提到了黄道婆纪念公园立春游园会对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对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