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首都博物馆的木版年画展,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非遗体验大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的夜间演出,殷墟博物馆以“蛇”为主题的活动等,展现了博物馆在春节期间对文化传承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提到了2024年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
一幅名为《新正逛厂甸》的画作,生动地描绘出清代春节时北京厂甸庙会那种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而线条细腻精致的《过新年》,则将当时新年的习俗以及欢乐的氛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取材于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大观园》,更是让元妃回府省亲的热闹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当走进首都博物馆的“版上生华 肇启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画展”时,众多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木版年画一下子就映入观众的眼帘,让人目不暇接。在当下,“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新春佳节的一个重要选择。各种各样的节庆、生肖主题展览不断地被推出,这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增添了更为厚重的历史韵味。
观众正在中国美术馆参观蛇年题材美术作品展。(图片由中国美术馆提供)
每一座博物馆都像是一所大型的学校。除了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展览之外,丰富多彩并且形式多样的文博社教活动以及文化活动,能够让观众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春节期间,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氛围。在这里,可以看皮影戏、编草编、捏面塑……在“新元瑞彩·吉韵传承”新春非遗体验大集上,主题演绎精彩纷呈,让人看得目不暇接,而各种手作体验活动也是各有特色。这场将吉林省民俗文化与中国年元素相融合的非遗大集,给观众带来了非常独特的新春游园体验。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取景地之一。在春节假期的时候,瞻园推出了夜间演出《金陵寻梦·又见青白》。这个演出将戏曲、器乐、多媒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再结合瞻园的廊、亭、厅等园林空间,能够带领观众在一夜之间尽情欣赏四大名剧,聆听跨越时空的曲乐吟唱。
在被称为“甲骨文的故乡”的安阳,殷墟博物馆围绕“蛇”这个主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小课堂上,讲解老师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文字的演变过程,以及“蛇”在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到了互动环节,孩子们拿起笔开心地“画蛇添福”,在这种欢快的氛围里感受古人藏在文字里的智慧。
根据统计,2024年博物馆全年接待的观众超过了14亿人次,“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新风尚。乙巳蛇年已经来临,我们期待着各地的博物馆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不断地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与优质的文化资源相遇。
本文总结了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的特色活动,从首都博物馆的木版年画展到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非遗体验大集等,体现出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到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众多,“到博物馆去”成为新风尚,期待博物馆在未来发挥更大社会效益。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