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些常见的行为对牙齿健康的影响,包括嗑瓜子、用牙齿开瓶盖、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等,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春节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牙齿健康。
每到春节来临,家庭聚会就变得频繁起来。而在聚会场景里,嗑瓜子仿佛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大家坐在沙发上,与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唠着家常,手里的瓜子也没停过。这种时候,常常会有人聊起一个有趣的话题:门牙上的那个小豁口,是不是嗑瓜子嗑出来的呢?
那这个“豁口”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它又会给牙齿带来哪些影响呢?咱们还是听听口腔科医生的专业解答吧。
门牙上的“豁口”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这里先给出答案:实际上,很多人的门牙上都有这种“豁口”,这也被叫做“瓜子牙”。长时间不停地嗑瓜子确实可能导致“瓜子牙”的出现,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像一些外力撞击等也会使牙齿破损。虽然嗑瓜子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危害,可要是长时间频繁地嗑,那对牙齿的损害可就不容小觑了。
瓜子的外壳是很坚硬的,但是在咀嚼的时候,它和牙齿接触的面积特别小,这样一来,门牙切缘处所承受的压强就非常大了。长时间用力咬开瓜子,不但容易让牙齿磨损,还可能使牙齿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凹坑或者裂纹呢。
尤其是在长时间都没有好好保护牙齿的情况下,这些损伤会一点点加重,到最后可能就会造成牙齿崩裂或者缺损。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形成“瓜子牙”,也就是牙齿上出现明显的凹痕,这对牙齿的外观和功能都会产生影响。
要是发现自己的牙齿有磨损或者凹陷的情况,特别是门牙,那最好赶紧去牙科诊所检查一下,然后进行修补。补牙齿的花费相对比较少,而且早点处理能避免后面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不过呢,就算牙齿补好了,看起来就像没坏过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继续嗑瓜子了。修复后的牙齿仍然比较脆弱,过度嗑瓜子还是可能再次造成损伤的。
用牙齿开瓶盖:春节期间极易被忽视的危险行为
当然了,和嗑瓜子比起来,春节期间还有一个特别危险的伤牙行为,而且这个行为还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春节的时候大家聚会特别多,餐桌上几乎都会有瓶装饮料或者啤酒。有些人因为手头没有开瓶器或者图省事,就直接用牙齿去开瓶盖。如果您也有这样的习惯,那可得马上改正呀!因为用牙齿开瓶盖这个行为非常危险,很容易把牙齿弄坏的。
牙齿本来就不是用来做这种重活的,在开瓶盖的时候,牙齿会受到很大的外力,稍微不小心就可能裂开甚至断掉。特别是当硬物碰到牙齿的时候,可能会让牙齿表面裂开,严重的话还会伤到牙根。要是牙齿真的被折断了,那可不光是剧痛难忍,还可能引发感染,带来更多的麻烦呢。
如果牙齿裂得不太严重,可能只是在吃冷的或者热的东西时会觉得酸疼;但要是折裂到了牙神经,那后果可就严重了,很可能需要做根管治疗,这就意味着要把牙神经“抽”掉,这个过程又疼又费钱!更糟糕的是,如果牙齿损坏得特别厉害,根本没法修复,那就只能拔掉,然后再考虑种植牙或者做假牙,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所以啊,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牙齿,它可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坚固呢。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隐藏在餐桌的“牙齿杀手”
春节聚会的时候,碳酸饮料、果汁之类的饮品几乎是家家都有的。这些饮品喝起来口感清爽,里面的甜味和气泡能让人感觉很满足,所以特别受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
但是,频繁地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对牙齿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这些“快乐水”里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酸性成分,它们会促使口腔里的细菌大量滋生,从而加快牙齿被腐蚀的速度,也会加速蛀牙的形成。
口腔里的那些致病细菌通常都能耐受酸性环境,而且还会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的表面,使得牙釉质软化和脱矿。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齿的表面就会变得越来越薄弱,最后就形成了蛀牙。蛀牙刚开始的时候,通常表现为牙齿上出现黑斑,慢慢地就会发展成疼痛和敏感。要是不及时处理,蛀牙会越来越严重,导致牙齿疼痛、感染,甚至牙齿脱落。
在春节期间,大家在享受美食的时候,可千万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口腔健康哦。要是牙齿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呢。
春节期间,嗑瓜子、用牙齿开瓶盖、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等行为较为常见,但这些行为都可能对牙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人们需要了解这些危害并在享受春节的同时注意保护牙齿健康,如牙齿出现问题应及时就医。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