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籍人士回乡的故事,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回乡看到家乡变化的感慨,以及他助力家乡发展的意愿。同时介绍了扬州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在外扬州人新春联谊活动,众多返乡杰出代表欢聚一堂,如周善红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并表达对家乡营商环境的推崇。还提到了扬州的经济发展成果,如工业开票销售增长等,以及市委统战部为在外扬州人设立的相关服务举措等内容。
“我从小就在东关街道出生,那时候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可如今的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2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德仁踏上家乡扬州的土地,看着这座城市处处洋溢着喜气,游客们穿梭如织,心中满是感慨,他忍不住说道:“每次一回到家,就感觉自己像是充满了能量的电池,浑身都是劲儿。”杨德仁在半导体硅材料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成功研制出纳米硅管等一系列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他坚定地表示:“我会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来支持扬州的发展,也会把扬州的产业政策分享给同行们,为家乡向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都说世界上最短的路是回家的路,而最亲切的声音莫过于那浓浓的乡音。就在这一天,扬州市委统战部精心举办了一场名为“情系桑梓迎新春 凝智聚力促发展”的在外扬州人新春联谊活动。来自各个不同行业的60多位返乡的杰出代表们齐聚一堂,大家一边欣喜地看着扬州的新变化,一边畅谈着浓浓的乡情,还共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善红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早在2000年,他就创办了扬州第一家省级民营企业——江苏万顺集团。这家企业主要在汽车配件制造、轻量化新材料研发制造等领域开展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集团已经在江苏、北京等地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制造企业,每年的生产规模超过60亿元。周善红感慨地说:“不管自己离家乡有多远,那悠悠的乡愁始终是我奋斗创业的动力源泉。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向客户和朋友们介绍扬州那优质的营商环境,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扬州投资兴业。”
随着时光的不断推移,扬州的经济发展就像踏上了高速列车,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就拿去年来说,扬州的工业开票销售实现了重大突破,突破了9000亿元,达到了9124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的项目多达1228个。工业开票销售从6126亿元增长到9124亿元,这可是跨越了3个千亿级的台阶啊。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增长幅度达到了54.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也提升了4.9个百分点。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邗江数控成形机床等产业更是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的产业集群。而今年对于扬州来说是“冲刺决胜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目标是奋力实现全年工业开票销售达到万亿元。
要想汇聚起建设家乡的强大力量,首先得凝聚人心。“绿扬同心·春晖聚贤”这个品牌在服务在外扬州人方面可是响当当的。市委统战部专门成立了扬州市高质量发展同心促进会,通过常态化、机制化的方式来推进在外扬州人的相关工作。为了给在外扬州人提供便利,设立了10个同心创业园,这就像是10条“便捷通道”,方便他们推介扬州、以商引商、开展交流合作。同时还设立了10个扬州乡情驿站,以此加强与在外扬州人的日常联系。就在活动当天,扬州市高质量发展同心促进会广陵分会和3个乡情驿站宣告成立,并且举行了授牌仪式,同时还发布了广陵服务在外扬州人八条举措。
这些在外扬州人都愿意成为家乡的代言人,积极地讲述扬州的故事,大力推介“613”产业体系发展政策。年味还在弥漫,乡愁也在诉说中愈发浓烈。带着家乡的关怀与支持,他们怀着让更多的产业项目在扬州落地生根,让更多的政策资源与扬州对接,让更多的创新要素在扬州集聚的信念,又踏上了新一年的奋斗征程。
本文通过讲述扬州籍人士回乡的见闻与感受,展现了扬州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外扬州人对家乡的热爱与支持。从个人角度,如院士杨德仁、企业家周善红等表达对家乡的情怀和助力家乡发展的决心;从城市发展角度,介绍了扬州的经济成果和未来目标;从统战部的举措角度,体现出对在外扬州人的凝聚和支持,这些都表明扬州有着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浓厚的家乡情怀。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