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热闹景象,包括消费市场的供需两旺、多样的冰雪玩法以及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述,展现出乌兰察布在春节期间的独特魅力。
临近春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气温虽然已骤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但是这里的各大商场却呈现出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特色餐厅新春期间也都“不打烊”,人们在餐厅里品尝美食,唠着家常,谈论新年的计划,尽情地享受着温馨又祥和的中国年。在这寒冷的北疆大地,新年的氛围相当浓郁。记者前往乌兰察布进行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在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各个领域的消费场景都十分火热,令人感到振奋不已。**一、供需两旺的红火生意**在有着70多年历史的联营菜市场里,众多的摊位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瓜果蔬菜、米面粮油以及肉类生鲜等商品。在这里经营了23年的蔬菜摊主孙再芳告诉记者,她深切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物流速度越来越快,随之带来的是蔬菜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了。顾客董雪华一大早就来到这个市场采购年货。她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市场里的商品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了。马上就要过节了,我特意多买些菜,就等着孩子们回家团聚呢。”自从“新春消费季”开启之后,一场场既暖身又暖心的室内“年货节”就在乌兰察布热热闹闹地开市了。在集宁区工商联惠民年货节的现场,到处都能听到“肘子、熏鸡、麻花、糖枣、奶豆腐”“新出锅的酱牛肉,肥嫩多汁,优惠八折”这样的叫卖声。记者看到,现场红毯铺地,灯笼高高地挂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商家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40多家本土企业准备好了品类十分齐全的年货商品,早上一开场,前来采购的顾客就络绎不绝。市民范红艳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她给了很实在的“数据分析”:“这个年货节办得很用心啊,我想买的年货差不多都能在这里买到,重点是价格还特别实惠。像这款麻酱鸡蛋,平时一颗差不多要一元钱,在这里一盒20个才卖十几元呢。”干果铺老板郑艳花也满是喜悦地分享道:“这次的活动真的很不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免费的摊位,还请来了当地的网红帮忙促销,客流量非常大。在年前冲一冲销量,给新一年的生意来个开门红。”这种由政府搭台、企业让利、百姓受益的年货节,在乌兰察布各地不断地轮番上演,这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温暖、便捷、实惠的年货采购平台,也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展示产品、拓展市场的舞台。**二、赏冰戏雪的多样玩法**抬头就可以看到星空点点,脚下是皑皑白雪。当记者来到集宁区白海子镇的大河湾滑雪场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了。站在雪场制高点的火山咖啡屋旁边俯瞰下去,华灯映射下的雪道就像一条银龙。在呼啸的寒风中,滑雪爱好者们毫不畏惧寒冷,脚踏着雪板呼啸而下,尽情地感受着速度与激情。大河湾滑雪场的工作人员马天璐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她说道:“不少游客打算在滑雪场过大年,滑雪场的接待压力可不小呢。我被公司总部抽调过来帮忙,能和游客们在滑雪场度过一个特别的新年。”大河湾滑雪场坐落在火山带,距离乌兰哈达火山群仅仅1小时的车程。雪场内有一座休眠火山,火山顶部的火山口清晰可见,专门开发出来的10多条火山系列雪道很有特色。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马天璐看起来有些疲倦,可是当讲起滑雪场的“发家史”的时候就又精神起来了。她告诉记者,在滑雪场运营初期,当地的滑雪市场还不成熟,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非常有限。于是,滑雪场专门开发了冰川漂浮、超级雪圈、冰上垂钓等多种玩法,还策划了“冰雪过大年”“滑雪训练营”等项目,现在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这个雪季,大河湾滑雪场的客流量已经接近4万人次了,不少外地游客都是慕名而来。同样要在“冰雪”中过大年的,还有第二届冰雪那达慕大会冰上自行车项目的工作人员乌其日勒。在寒风中,乌其日勒的脸颊被吹得发红,但是仍然掩饰不住眉眼间的自豪感,他说:“过年期间将会是客流高峰期。”不久前,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举办了第二届冰雪那达慕大会。人们用篝火、烟花、歌舞“点燃”了寒冷的草原。在开幕式当天,接待游客的数量就达到了4.5万人次。乌兰察布冬季漫长又寒冷,冰雪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近年来,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当地努力打造冰雪新地标,不断挖掘冰雪消费的增长点,促进“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2200万人次,游客花费突破250亿元,其中冰雪经济正是主要的增长动力之一。今年春节期间,乌兰察布将举办雪地草原音乐节、察尔湖冬钓冬捕、林胡古塞绕九曲等上百场系列冰雪游活动。**三、文化传承中的浓浓年味**赶在北方小年前一天,记者来到察哈尔右翼中旗巴音乡八犋牛村,这里正在开展“新春暖意走基层 非遗小年话北疆”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当地村民伴随着悠扬婉转的马头琴曲,一起搓麻花、炸油糕、写春联,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体验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当圆润的糕团放入滚烫的油锅的时候,瞬间就发出“滋啦”的声响,伴随着升腾起来的热气,一股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大家围在油锅旁边,适时地将糕团翻面,直到两面焦脆金黄。一位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一直都有逢年过节吃炸油糕的传统习俗,寓意着来年“步步高”。在距离八犋牛村120多公里之外,灯光璀璨、美食飘香的乌兰察布“冬”之夜街区,也在用传统文化迎接新年的到来。乌兰察布“冬”之夜是当地重点打造的夜间文化区和旅游消费集散区,这里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完美结合。横贯整个街区的大小舞台上,上演着“敦煌鼓舞”“昭君出塞”等经典节目,展现着竹雕、抖空竹等多项传统民俗。四周有叫卖的挑担小贩、手持纸扇的风流才子、身着特色服饰的艺人等,让游人可以沉浸式地感受过年的仪式感。街区内专门设置了“非遗”商品展区,栩栩如生的剪纸画、惟妙惟肖的动物毛绣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布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俊花,刚开始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有些拘束,但是当讲到自己的作品时就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她说:“缝制布艺要经过描样、选料、裁剪、缝制等多道工序。结合春节喜庆元素,我用传统工艺缝制了大红灯笼、吉祥鸟、‘年年有鱼’等特色产品,希望以后能把产品推广出去。”乌兰察布曾经见证了草原丝路、万里茶道的昔日盛况,也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非遗”和传统习俗。临近春节,走在乌兰察布,浓厚的年味扑面而来。年货节上剪成“福”字的乌拉特剪纸、四子王旗哈撒儿文化广场上的祭火仪式、表达吉祥含义的传统面塑体验展……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风俗中,感受节日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年过得更有滋味。
本文总结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临近春节时的多方面情况,包括商业消费的繁荣、冰雪旅游的丰富玩法以及浓厚的文化传承带来的年味。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阐述,展现出乌兰察布在春节期间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