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2025年或迎量产高峰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众擎机器人等企业的成果展示、众多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情况,以及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量产交付阶段的趋势,同时也提到了人形机器人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面临的一些问题等。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科幻到现实的巨大变革。据新华社北京1月23日消息,《中国证券报》当日刊发的《从科幻到现实 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量产元年》一文揭示了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不久前,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众擎SE01在深圳街头行走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经过调研得知,到2025年,优必选、乐聚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已计划量产或者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机构也认为,在行业龙头企业的推动下,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开启量产元年,商业化落地充满希望。走进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景象十分引人注目。1月20日,公司门前摆放着两款机器人模型,研发人员正在紧张调试。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市场营销负责人姚淇元介绍,众擎SE01成功解决了机器人的自然步态难题,能在平地上平稳、快速地行走。这个身高170厘米、体重约55公斤的机器人,整机拥有32个自由度,能够完成上下蹲、俯卧撑、转圈走等多种动作。众擎机器人公司规模虽小,员工接近50人,但研发人员占比达90%以上。自2023年10月创立以来,研发投入已达数千万元。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公司完成多轮融资,发布了三款不同尺寸的机器人产品。姚淇元表示:“市场节奏很快,需求密集多样。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投入资本,加速研发迭代产品并构建行业生态。众擎多款机器人计划2025年批量交付,目标是将来把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售价控制在2万美元 - 3万美元之间。”除了众擎机器人,阿里巴巴投资的逐际动力也取得新进展。2024年12月底,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测试视频曝光,展示了整机工程化升级后的成果,实现了全身多关节协同大范围运动,能完成一系列稳定、高动态的全身复杂动作。中国信通院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新终端,形成新的万亿元级别市场。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在国内市场,优必选、乐聚、宇树科技、傅利叶、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企业纷纷入局,小米、科大讯飞、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公司也加入其中,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涌现。腾讯、阿里、百度、美团等互联网企业均已投资人形机器人项目,各大巨头都不想错过这个万亿元级别的新风口。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多年,围绕具身大模型积极布局相关根技术并进行产业创新赋能,还与超百家企业共同搭建了具身智能生态圈。2024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华为还与乐聚、大族机器人、拓斯达、中坚科技、中软国际、禾川人形机器人、兆威机电等16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汽车企业也在积极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2024年12月,广汽集团推出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这是一款全尺寸的轮足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表示公司未来也将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长安汽车也计划在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人形机器人确实正在从科幻走进现实。部分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准备量产或者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民生证券研报称,特斯拉、英伟达、华为等海内外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合力正在形成,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2025年1月初,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在工厂进行初步测试。若进展顺利,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量将提高至2025年产量的10倍,目标是生产5万台至10万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1月17日,乐聚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这标志着乐聚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迈入批量交付新阶段。乐聚董事长冷晓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不仅要制造出来,还要实现销售,达成商业化落地。哪家企业能率先量产,率先进入各个工业场景,就可能在竞争中胜出。1月中旬,优必选透露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收到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目前正处于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在比亚迪汽车工厂,优必选Walker S1第一阶段实训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相关优化工作仍在持续进行,预计二季度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1月初,智元机器人表示公司通用具身机器人累计下线1000台,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达到731台。广汽集团也有自己的计划,2025年将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将实现人形机器人GoMate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国信证券认为,在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下,国内公司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商业化落地值得期待。然而,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纷纷推出各自产品,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从供应链角度看,除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外,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公司也应重点关注。2025年1月初,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速腾聚创首次展示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立足于整机,速腾聚创将聚焦于机器人的视觉、触觉、关节三类增量零部件领域,为机器人行业赋能。此前,速腾聚创首席执行官邱纯潮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3D感知传感器作为机器人核心组件,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机器人行业将成为公司重要增长引擎。湘财证券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面临生产成本高昂、应用场景有限等诸多制约因素。不过,以特斯拉、优必选为代表的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崭露头角,逐步在人机交互、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这三大核心能力方面取得突破,使得人形机器人未来覆盖更多场景成为可能。优必选已经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 - 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等企业合作。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已经在车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训,在关节的稳定性、整机结构的可靠性、电池的续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定位导航、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上有较大能力提升,解决了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算法和软件系统稳定性等技术难题,从而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快速适配分拣、车辆组装等一系列复杂工作。中国信通院研报称,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仍在几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之间,需在工业装备领域重点发力以降低成本。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布局,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量产元年,但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面临成本高、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不过部分企业已在核心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未来前景可期。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00.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