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巴拿马国家中的重要经济地位,同时阐述了特朗普声称要以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控制巴拿马运河背后的原因,包括运河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以及这种行为可能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等。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巴拿马这个小国现在或许就处于这样的境地。在今年年初,尚未上任的特朗普就放出狠话,宣称不排除动用军事或者经济胁迫手段来掌控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这一言论一出,简直让全世界的人都惊愕不已。毕竟,这样充满强盗逻辑的话从美国口中说出,简直就是公然表示要明抢了。
巴拿马运河,单从名字就知道与巴拿马息息相关。那特朗普为何妄图强占呢?这得从巴拿马的众多价值说起。巴拿马运河作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是人工开凿而成的。早在1534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就有开凿一条运河以缩短自身与秘鲁距离的想法。要想省工省力,自然要挑选最容易打穿的地方,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巴拿马最为狭小,从这里开凿当然最为省时省力。不过,当时巴拿马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虽说地盘由西班牙做主,但受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开凿。
时光流转,到了19世纪末,法国工程师斐迪南也打算修建巴拿马运河,并且付诸了实际行动。然而,由于规划欠缺以及当地热带疾病泛滥,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这个时候,美国察觉到了这个机会,蠢蠢欲动。因为一旦这里能够开展货运业务,那么从纽约到悉尼等地的路程将会大大缩短。于是,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派人先解决黄热病问题,而后又邀请众多专家进行开凿设计。仅仅11年,巴拿马运河就竣工通航了。从1914年通航开始,一直到1977年,运河的控制权都掌握在美国手中。当然,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这条运河一开始就无视了巴拿马人的权益,后来经过巴拿马人长期的反美斗争,双方签订了让渡条约。经过2年的过渡,直到1979年,巴拿马运河才回归巴拿马。当年与巴拿马签署条约的,正是去年刚刚去世的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而卡特去世没几天,特朗普就重提巴拿马运河之事,显然是想不认账了。
如今,巴拿马运河已然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关键货运航道,每年大约有5%的国际贸易会通过这条运河。巴拿马还通过调整收费模式、拍卖船位等方式,实现了巴拿马运河经营收益的多元化和最大化。与之相关的物流、旅游等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为巴拿马这个小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巴拿马运河就是巴拿马这个国家的经济支柱。
根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公布的年报显示,2024财年,巴拿马运河的净收入达到了34.53亿美元,而2023年整个巴拿马农业增加值才20.31亿美元。预计到2025财年,运河的净收入将达到56.24亿美元。显然,不管是从主权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说,巴拿马政府都绝不愿意运河被夺走。
特朗普想要抢夺巴拿马运河,除了经济价值,还有战略价值。一旦美国控制了这条运河,就能掌控整个运河的航运。对于那些被美国视为有威胁的国家,美国就可以通过禁止通行来实施制裁。即便是盟友,特朗普也能够要求缴纳高额的通行费,从而从他们身上获取巨大利益。而此前,巴拿马运河对所有符合通行规定和标准的国家船只开放,不存在差别对待。并且,运河的通行权受国际法保护,根据国际法规定,巴拿马运河是永久中立的,这就确保了它不会受到政治或者军事冲突的影响。但要是落入美国手中,情况就难以保证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和东亚出口的集装箱,近乎一半都会通过巴拿马运河。
当然,以美国的实力而言,对付巴拿马这个小国确实是绰绰有余。但美国若想强行占领这条运河,还得看全世界人民是否同意了。
本文总结了巴拿马运河的历史,从西班牙时期的开凿尝试,到法国的失败,再到美国的修建与长期控制,最后回归巴拿马。阐述了巴拿马运河对巴拿马的重要经济意义,以及特朗普欲抢夺运河背后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最后指出美国若要强占运河需考虑国际社会的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