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面临纷繁复杂的保健品类别、售卖中的陷阱骗局等情况。同时还介绍了老年人普遍缺乏的关键营养素,以及如何针对性选择保健品,强调保健品选择与使用需谨慎,还详细阐述了老年人合理补钙的相关知识,包括过量补钙的风险等内容。
春节将至,不少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上出手阔绰。但保健品种类繁多,售卖过程中陷阱与骗局屡见不鲜。就像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侦破的一起保健品诈骗案,售卖给老人的产品主要成分有麦芽糊精、木糖醇等,经检测,该产品毫无药用效果,每盒成本仅11.5元,可售价却是6盒5000元。保健品属于“三品一械”范畴,在选择和使用时必须十分谨慎。众多专家提醒,购买和使用保健品时,要合理选择、正确使用,防止损害身体。一位保健食品公司内部人士告知记者,可以查看产品是否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信息,查看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码,挑选知名品牌产品,从正规渠道购买,也可通过查看有无“蓝帽子”标志初步判断是否为正规保健食品。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普遍缺乏多种关键营养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扬介绍,老年人普遍缺乏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蛋白质对维持肌肉量等很重要,老年人易缺乏导致肌肉衰减等问题;钙和维生素D关乎骨骼健康,老年人这方面吸收能力下降易患骨质疏松等;维生素B12影响神经系统和红细胞形成,老年人吸收受影响;铁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老年人易贫血;锌、硒、维生素C等也在不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ω - 3脂肪酸有益心血管和大脑功能。李扬建议老年人通过均衡饮食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在保健品选择上,针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设计的保健品很重要。比如针对骨质疏松的钙和维生素D复合制剂,针对心血管健康的鱼油、辅酶Q10等。同时要考虑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选用易吸收的形式和配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何凤怡强调,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生活和饮食习惯,选择补充缺乏营养素的保健品,如胃口差的补充全营养制剂,肉等摄入少的补充蛋白粉等。但要注意营养素摄入平衡,过量食用会加重负担,损伤器官等,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在钙剂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年人需要补钙,但过量摄入钙存在诸多风险。何凤怡表示,过量摄入钙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吸收,可能引起肾结石等危害。李扬指出,长期过量补钙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还可能导致血管钙化、影响消化系统、引起骨质增生、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问题。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钙摄入量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量为800毫克/天,最高耐受量为2000毫克/天。饮食补钙是基础,多吃富含钙的食物,使用钙剂时要选择合适类型,分次服用,定期检查调整补钙方案。
本文总结了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方面的情况,包括面临的消费陷阱、需要补充的关键营养素、保健品选择的要点以及合理补钙的重要性和过量补钙的风险等内容,旨在提醒老年人及其家属在保健品消费和使用上要谨慎对待,遵循科学的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