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非遗元素加持下的传统佳节新貌

文章聚焦于首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春节,探讨各地庆祝活动与往年的不同之处,以及传统年俗里蕴含的文化密码、仪式感,还具体介绍了浙江的非遗美食和山东淄博的花灯等内容。

今年,乃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在这个春节,节日的氛围显得更为浓郁,非遗的气质也越发浓烈。

当我们触摸那些传统习俗的时候,就仿佛在感受中式美学,这一过程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带来了对家国的强烈认同。那么,在这个首个“非遗”版春节里,各地的庆祝活动和往年相比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呢?从初一到十五,每一天都存在诸多过年的讲究,而这些讲究和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春节“仪式感”恰好不谋而合。那么,过年的仪式感究竟都藏在哪些事情里呢?像贴年画、挂春联、蒸花馍这些传统年俗里,又蕴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文化密码呢?

先来看浙江,这里有着舌尖上的“非遗”,串起了新春里的烟火气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美食。在浙江,众多非遗美食不仅仅是串起了新春的烟火气这么简单,更是让大家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吃出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在浙江丽水市缙云县河阳村,一座座四合院被装点得格外喜庆。在四合院内,街坊邻里们正兴高采烈、热火朝天地准备团圆饭。他们正在做的面点名为南乡馒头,这可是缙云当地的非遗美食,其制作工艺十分独特。

春节:非遗元素加持下的传统佳节新貌

丽水市缙云县河阳村村民卢窕娃说道:“我们一整年都在外面做烧饼,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到家乡来,做烧饼给家里人吃。看到小孩子们吃得这么开心,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衢州市柯城区的“邵永丰麻饼”,其制作技艺可是国家级非遗。从原料加工,到调皮、调馅成型,再到飞饼、上麻、炭烤,有着100多道工艺。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上麻”环节,也就是通过抹、甩、翻等动作,让芝麻均匀分布在饼皮上,从而在烘焙过程中能够均匀受热。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拎一袋麻饼串门,这是当地人的惯例,他们把美好的期许都凝聚在这小小的麻饼之中。

春节:非遗元素加持下的传统佳节新貌

衢州市民吴雨馨表示:“一口下去特别香,也能看到它外面是圆圆的,里面是甜甜的芝麻馅,也就寓意了我们家庭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

再看山东淄博,花灯点亮夜空,匠心打造焕发新活力。逛灯会、赏花灯是春节的传统民俗。在山东淄博,120多组大型花灯点亮夜空。在这里,传统的花灯融入了新元素。

今年的灯会除了保留传统花灯精美绚丽的特点之外,还打造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和神话元素的花灯,例如孙悟空花灯、灵蛇花灯等。现场众多充满童趣的动物花灯,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春节:非遗元素加持下的传统佳节新貌

这些花灯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淄博市周村区的一家花灯生产企业里,匠人们正在加紧赶制花灯,此时是他们最为忙碌的时候。

淄博花灯的核心制作技艺涵盖设计、放样、拗型、焊接、整形等十个步骤,细分起来,有近一百道工序。在钳子、剪刀等工具辅助下,每盏花灯均由匠人手工打造,工艺复杂精细,使得每盏灯都独一无二。

春节:非遗元素加持下的传统佳节新貌

我们在过年期间有许多年俗,比如说吃饺子、蒸花馍,这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说是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仪式感。这些仪式、这些民俗,也是有着几千年不断地传承和沿革。比如说吃饺子,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在西汉的时候,小麦得到了大面积种植,从此面粉走向了我们的餐桌,吃饺子这一民俗在春节期间进一步沉淀下来。在今天,无论是吃饺子也好,蒸花馍也好,都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非遗元素加持下的传统佳节新貌

文章围绕首个“非遗”春节展开,讲述了浙江的非遗美食以及山东淄博的花灯制作等特色内容,还探讨了传统年俗的传承与内涵,如年俗中的仪式感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等,展现了这个春节独特的文化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559.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1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