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志愿者李笑冰的故事。她在寒假期间,积极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文物,包括不同类型的游客如带着孩子的家庭、外地游客等。李笑冰在讲解过程中展现出诸多优秀品质,如对特殊游客的关心、讲解内容丰富有趣且结合热门文化内容、根据不同人群切换讲解模式等,她从众多志愿者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多年来义务服务数千小时,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笑冰,一位山西博物院的志愿者,正为游客们讲述着文物背后的故事。
寒假来临后,只要是对外开放时段,山西博物院门口就会排起长队。人群之中,孩子的身影愈发显眼,拖着拉杆箱的外地游客数量也增多了。大家参观的热情高涨,都想趁着假期深入了解山西,去探寻三晋大地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当下的“文博热”吸引着众多人前往博物馆打卡。对于李笑冰而言,在山西博物院做志愿者,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好山西文物故事,传播山西的文化魅力,让更多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是她从事公益服务的最大动力源泉。
“此刻,我们所在之处是山西博物院的中央大厅,大家抬头往上看,像什么呢?没错,应县木塔。这座雄伟的仿木塔与博物院的整体建筑风格融合得极为完美,二者相互映衬。站在这里,仿佛时光倒流,一下子就把人带回到千年前的古塔之下,让人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作为当天首位上岗的志愿者讲解员,李笑冰正带领着一个20人的小团队参观山西博物院。她一边走一边讲解,期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走近一座城,邂逅一段历史,体会城市的往昔今生。”
“请问您是否需要轮椅呢?我们博物院能够提供免费的轮椅服务。”细心的李笑冰注意到队伍里有一位拄着拐杖、行动不便的中年男子,于是轻声询问。在“戏曲故乡”展厅,她还不忘提醒:“小心脚下,这里有个斜坡。”“请大家不要触摸展品,爱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在讲解的间隙,李笑冰总是会给参观者温馨的提示,这彰显出她良好的职业素养。
无论是雁鱼铜灯,还是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馆内的每一件藏品,其来历、特征以及背后的故事,李笑冰都能讲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并且她在讲解时还会联系在太原录制的2025年央视戏曲春晚、纪录片《国家宝藏》等内容,从而引发游客的兴趣。
四个展厅,历时一个多小时,李笑冰滔滔不绝。她时而为大家详细解说,时而解答大家的疑问。她端庄的仪态、灿烂的笑容,流畅且饱含情感的讲解,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李笑冰曾经做过统计,完成一次常规的全程讲解,需要记忆十万多字的材料,而她需要阅读的后台资料更是多达上百万字。每一次讲解,她都饱含深情地讲述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文物故事,以“晋魂”为主题,从“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一直到“明清晋商”,引领大家梳理历史脉络,感受历史的温度。
李笑冰是杏花岭区少年宫的一名教师。2015年5月,她从2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以前十名的成绩成为山西博物院的志愿者讲解员。从那以后,她经常利用每周二上午的休息时间,热情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进行导览讲解,按照山西博物院志愿者管理规定,认真履行志愿者的服务义务。近十年来,她已经义务服务了4000多个小时,如今已是山西博物院志愿者委员会委员。
文物是无声的,而讲解员就如同它们的“代言人”。在服务的同时不断学习,知识是无尽的。这些年来,李笑冰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形成独特的历史感悟,讲解起来愈发得心应手。不管是懵懂无知的孩童,还是求知若渴的学生;不管是普通游客,还是专业学者,李笑冰都能根据不同人群在学术性、趣味性、教育性等讲解模式之间自如切换。
曾经有一位青岛游客在听完她的讲解后,激动地说:“我一直以为山西只有煤,通过你的讲解,我才了解到山西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悠久。”
每当这个时候,李笑冰都会深感自豪:“在山西博物院的每一分每一秒的义务付出,对我来说都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通过讲解文物,介绍山西深厚的文化历史,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带领参观者开启一场场历史文化之旅,能让更多人读懂山西,领悟历史。”
本文主要总结了山西博物院志愿者李笑冰的事迹。她在博物院热情地为游客讲解文物,讲解时充满情感且能结合多种内容,讲解的同时还注重对游客的关怀。她在众多志愿者中脱颖而出,多年来坚持义务服务,积累了大量服务时长。她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能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合适的讲解,在传播山西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通过讲解改变了游客对山西的固有认知。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