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氢气球爆燃事故频发的现象,通过陕西西安石女士遇氢气球爆燃被灼伤等多个实际案例,揭示了氢气球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同时介绍了违法制氢售卖氢气球的行为及法律后果,分析了氢气球爆炸的原因,还提到橘子等水果可能引爆氢气球的情况,最后探讨了危险氢气球仍有人售卖的原因。
在当下,我们不难发现,氢气球爆燃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漫步在各地的公园、商圈、景区等公共场所周边,常常能看到游商在售卖那些造型独特、色彩缤纷的气球。这些气球凭借时尚的外形以及能够飘浮在空中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小朋友们,对它们更是毫无抵抗力。
然而,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部分游商为了降低成本,违规使用氢气来填充气球。要知道,氢气具有极强的可燃性,一旦稍有疏忽,就极有可能引发爆燃事故,这无疑是一个隐藏在身边的严重安全隐患。
近日,陕西西安的石女士就不幸遭遇了氢气球爆燃事故,身体被灼伤。
石女士心有余悸地回忆道:“当时氢气球放在家门口,慢慢地没气了,我就想着拿到楼下扔掉。我准备从氢气球的上部撕开,可没想到,撕开后打开门的那一瞬间,氢气球突然就爆燃了。结果我的头部、面部都过火了,衣服也被烧损了。”
石女士推测,可能是自己穿的大衣跟门把手之间产生了静电,当氢气球被撕开后,氢气与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了爆燃。不过幸运的是,她并无大碍。
氢气球常常被人们称作“移动炸弹”,记者通过查询发现,此前已经发生过许多类似的事件。
有一位妈妈在和孩子玩耍时,氢气球突然爆炸,瞬间燃起熊熊火光。孩子的睫毛和眉毛都被烧光了,头发也被烧去了一半,好在孩子的身体并无严重损伤。
还有一位女士,抠破一只漏气的氢气球准备扔掉,没想到氢气球突然起火爆炸,导致她的胳膊被灼伤。
在一家火锅店内,一名女子与同伴吃饭时,突然起身用打火机点燃同行女子携带的氢气球。氢气球遇火瞬间爆炸,腾起一个巨大的火球,险些烧伤女子。
有一名男子拿着十几个氢气球乘电梯,由于气球绳打了死结,他便用打火机烧断绳子,结果瞬间点燃气球引发爆炸,电梯内的人员均被烧伤。
需要注意的是,违法制氢行为可能会触犯多项法律,相关人员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前,北京警方接到群众反映,在部分公园、景点有游商违法售卖氢气球。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行动,连续查处了多名非法生产氢气并售卖氢气球的违法人员。目前,这些违法人员均已被依法拘留。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具体案例:
案例一:3月4日,民警在开展日常检查时,发现辖区某平房内,王某在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以高温化学反应的方式制造氢气。民警在现场查获了400公斤用于制作氢气的化学原料。目前,王某因涉嫌危险作业已被分局依法拘留。
案例二:同样是3月4日,民警在检查时发现,辖区某平房内崔某、范某囤积有大量氢气球。随后,在二人自建的窝棚内,查获了大量用于制造氢气的化学原料。二人承认自制氢气球后,到公园、繁华商圈周边售卖。目前,崔某、范某因涉嫌危险作业已被分局拘留处理。
案例三:3月5日,民警在工作中掌握了一名在辖区公园附近售卖氢气球的人员刘某。在对该人租住的平房进行检查时,发现刘某囤积了大量化学原料用于制造氢气,而且他还边抽烟边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刘某因涉嫌危险作业已被分局拘留处理。
那么,氢气球为何会爆炸呢?
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当使用氢气充灌的气球遇到明火、静电、太阳曝晒或压力过高时,就极易发生爆燃。
也许有人会好奇,橘子、柚子、柠檬也能引爆气球吗?
实际上,这种“脾气大”的氢气球即使不遇到明火,也有可能发生爆炸。
橘子、柚子、柠檬等水果的果皮中,含有一种叫柠檬烯的芳香烃,它属于有机溶剂一类。而气球的主要材料是乳胶和橡胶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当这两种有机物接触时,会彼此互溶,导致气球表面局部变薄,进而出现爆炸现象。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剥过橘子、橙子等柑橘类水果后,一定要先洗手再去触碰气球!
既然氢气球如此危险,为何还有人售卖呢?
早在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就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除了氢气,惰性气体氦气也能使气球飘起来。然而,氦气的市场价格大约是氢气的十倍。在暴利的诱惑下,一些商贩明知氢气存在巨大危险,依然冒险加工和销售氢气气球。
值得大家警惕的是,氦气球和氢气球从外观上非常难以区分。所以,如果不能确定气球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千万不要购买。
本文通过多个氢气球爆燃事故案例,展现了氢气球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同时介绍了违法制氢售卖氢气球的法律后果,分析了氢气球爆炸的多种原因以及仍有人售卖的缘由。提醒大家要提高安全意识,谨慎对待氢气球,避免因小失大,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