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发展庭院经济展开,阐述了庭院经济的概念、优势与面临的瓶颈,并从兼顾标准与个性、打造区域品牌、融入全国市场三个方面给出进一步释放庭院经济致富潜能的建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并且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经济模式。它指的是农户充分利用自家院落以及周边的闲置空间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种经济模式有着诸多显著的优势,比如投入成本较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就能启动;见效速度快,短时间内就可能看到收益;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农户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可以说,庭院经济就像是农户增收的“微引擎”,为农户们开辟了一条“家门口创业”的崭新路径。
然而,庭院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例如,其标准化程度较低,由于庭院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不同农户的生产条件、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的技能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在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庭院经济的产业链条比较薄弱,市场竞争能力也不强。要想进一步挖掘一方庭院的致富潜能,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兼顾标准与个性。由于不同农户的情况千差万别,统一标准很难制定,这就使得庭院经济在卫生、管理等方面难以保证质量。但同时,个性化体验恰恰是庭院经济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如果过度追求标准化,很可能会让乡村游失去那独特的“野趣”。所以,不妨依据实际情况引入“柔性标准”,采用“底线管控 + 弹性空间”的方式。这样一来,既能保留产品的特色,又能确保产品的品质。
其次,要打造区域品牌。这些年,我们看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像保山咖啡、湘西苗绣、莫干山民宿等,从山乡的特色好物到优质的山乡服务,区域品牌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实践证明,品牌化建设是提升产品附加值、解决庭院经济“小散弱”问题的有效办法。各地应该着力挖掘庭院生产中的地理优势、传统技艺、民俗符号等元素,通过精心塑造区域品牌,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从而促进产品的规模化销售。
最后,要融入全国市场。电商的兴起为庭院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商不仅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激活那些原本不被重视的“长尾市场”,还能让农户们在与其他地区的对比和借鉴中,找准并培育自身的特色优势。各地应积极运用新技术,通过数据反馈来合理调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滞销的风险,不断壮大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拓展更多的增量空间。
本文围绕中办国办提出的发展庭院经济展开论述,介绍了庭院经济的概念、优势与发展瓶颈,并从兼顾标准与个性、打造区域品牌、融入全国市场三个方面给出了发展建议,旨在进一步释放庭院经济的致富潜能,助力乡村振兴。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