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宠物标本制作师张珈宁推行“100只免费宠物标本计划”的故事,介绍了她从纹身行业转行的缘由,分享了制作宠物标本的过程、背后的故事以及面对的争议,展现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其工作所蕴含的疗愈意义。
4月4日,清明,天空阴沉沉的。在山东聊城的一个乡下,张珈宁轻轻推开门,缓缓走进后院。这里,静静地深埋着十来只已经逝去的宠物。
这位年轻的90后宠物标本制作师缓缓蹲下身子,她的指尖轻柔地拂过其中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旺仔”。恍惚间,就好像数天前,她小心翼翼地将这只小狗捧上工作台,全神贯注地用针线仔细修补它那残缺的眼睛。
这只小狗“旺仔”,是张珈宁“100只免费宠物标本计划”的第10只。每当她将宠物的皮毛精心制作成标本后,总会郑重地把宠物的骨灰埋进后院。之后,她会把宠物生前的照片贴在工作室的墙上,还会将委托人讲述与宠物羁绊的书信仔细地收进抽屉。
“标本不是替代品,它是告别的延长线。”面对网络上关于制作宠物标本的伦理争议,张珈宁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她觉得,当逝去的宠物在土壤中完成物质轮回时,它们依然能够以标本的形态,继续陪伴在主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这,正是她从事这份特殊工作最为珍视的意义。
张珈宁制作的照片墙
转行:免费为委托人制作100只宠物标本
当心爱的宠物离世,怎样才能让它们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陪伴在主人身边呢?“宠物标本”,就是将逝去的宠物剥离皮毛、填充制作而成的一种物品。通过这种方式,一些人可以把自己喜爱的宠物保存下来,也因此衍生出了宠物标本师这一职业。
“之前,我对动物标本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博物馆或科研标本的印象中。”直到去年,张珈宁偶然了解到宠物标本制作这项技术,她惊喜地发现,原来离世的宠物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重生”。
这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曾经养过的一只小狗。在她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候,是这只小狗用无声的陪伴治愈了她。然而,小狗突如其来的离世,却成为她心中难以抚平的遗憾。张珈宁意识到,一定有许多人和她一样,渴望以某种方式留住与宠物共度的珍贵时光。
“只要能在现实世界中看到它们,就能永远被激励。”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去年5月,张珈宁毅然开始学习宠物标本制作技术。刚开始制作时,她紧张得手都在不停地颤抖。
“比想象中难得多,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成熟。”标本制作需要制作师付出极大的热情、足够的耐心以及不断持续学习的态度,才能够达到栩栩如生的标准。
此前从事纹身行业的张珈宁,本就对手工创作充满了热情。尽管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她依然坚持每天精进自己的技艺。
为了推广这项小众的宠物殡葬方式,她在抖音上分享制作宠物标本的过程,并且免费为100名网友“复活”离世的宠物。
张珈宁正在制作标本
截至目前,她发布出来已经制作完成的有10只宠物标本,而私下里其实已经完成了23只动物的标本制作,这些动物包括小猫、小狗、兔子、仓鼠等,其中兔子和仓鼠的数量居多。“现在手上正在做的是一只小猫,叫月饼。”
制作周期会因宠物体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仓鼠大概需要三天,兔子需要四到五天,而小猫小狗则要五至七天。除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张珈宁还会为制作好的标本缝制小衣服、布置装饰。“有时候我奶奶还会夸这些做得很可爱。”
“很多人原本不知道这种方式,但看到视频后,他们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告别。”在她的手中,冰冷的工艺被赋予了温度,而那些曾经摇尾、喵呜的小生命,终将以最安详的姿态,继续守护在主人身边。
张珈宁制作的标本
寄托:每一只背后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
张珈宁在抖音上的ID叫“张地瓜会魔法”。对于委托人而言,张珈宁确实就像会魔法一样。在她的私信和评论区,有许多人讲述着自己与宠物之间的故事,都渴望自己的宠物能被选中制作标本。
“我会优先选择那些陪伴更久、故事更深刻的案例。”每一只被选中的宠物背后,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羁绊。主人讲述的点点滴滴,成为张珈宁设计标本姿态与神情的灵感来源。
当你知道它曾怎样活过,手中的毛发就有了温度。“就像小狗旺仔。”旺仔主人告诉张珈宁,旺仔幼年时曾被老鼠咬掉眼珠,眼皮却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后来又从房顶摔下,内脏受伤。“命运如此坎坷,可视频里的它永远摇着尾巴,像从不知何为痛苦。”张珈宁感慨地说。
“如果我能像旺仔一样,在残缺中依然热烈地活着......”对张珈宁来说,标本不仅是外形的复原,更是精神的定格。于是,她选择将旺仔制成奔跑姿态,并修复残缺的眼睛。
而眼下正在制作的小猫“月饼”,则承载着另一份纯真。委托人是一名12岁的女孩,她的字迹歪斜却情真意切:“10月1日看到你小小的一只,我开心得整夜睡不着……”
信中记述了女孩如何带月饼爬山、为它买玩具,直到第二年2月18日那个突然的告别——因寄养在亲戚家缺乏猫砂盆,这只固执的小猫竟硬生生憋死自己。“女孩哭了一下午,征求过她监护人的意见后,我决定为她制作这个标本。”张珈宁说。
在那些反馈中:“每天起床又能和它说早安了”“它在这里睡得很好”。张珈宁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治愈重塑,“这是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的人生锚点更加坚定。”
月饼主人的父亲发过来的后台私信
争议:在方寸之间重新定义生死的答案
但也有质疑声不断传来,有人认为把死去宠物做成标本,是过度占有欲的体现,违背了自然规律。
“死亡并非终点,遗忘才是。”张珈宁用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这句台词,回应这些争议。她认为,标本的意义并非在于保存遗体,而是延续铭记感情,这并不一定是执念,而是将无形的思念与爱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
“就像人类用照片、墓园纪念逝者,这不过是给宠物多一种选择。”张珈宁说,她想让大家看到,真正被保存的不是身体,而是那段独一无二的关系。
委托人寄过来的书信,讲述着自己与宠物的故事
“目前我也没有收取费用,视频收益暂时足够覆盖成本。”面对出于猎奇或一时冲动前来私信的网友,张珈宁会建议他们选择传统方式。
“委托必须基于深刻的情感联结。”这项技术的意义是疗愈,而非满足扭曲的占有欲。张珈宁举例,她最近才收到一只侏儒鼠的委托,本想因体型太小难以制作而拒绝,但得知这是委托人已故父亲留下的最后礼物时,她破例接下了。
“在物理层面保留一个‘可见的告别’,不同于照片的平面记忆,也不同于骨灰的存在,而是一种立体的、可触摸的怀念。”张珈宁说,当主人抚摸标本的毛发时,触发的不仅是悲伤,更是那些共同经历过的阳光午后、深夜依偎,和无声却深厚的陪伴。
就像她在后院门口放置的小木牌上写的那样,“我的生命铭刻着你生命的全部,陪伴我走过黎明、正午、黄昏和夜晚。”
本文围绕90后宠物标本制作师张珈宁展开,讲述她从纹身行业转行投身“100只免费宠物标本计划”的历程。她用精湛技艺和满腔热情为宠物主人留住与宠物的美好回忆,虽面临争议,但她坚守认为标本是延续感情的方式,能疗愈主人心灵。张珈宁通过这份特殊工作,让爱跨越生死,为人们带来温暖与慰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