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咪咪带领游客体验“兵马俑”制作的探秘之旅,介绍了她的传承背景、创新举措,如开发Q版兵马俑文创、融入非遗元素等,以及她在推动兵马俑文化“出海”和带动行业发展方面的贡献。
3月21日,在西安市临潼区的韩平哲秦文化工作室里,一场充满奇妙色彩的“兵马俑”探秘之旅正在火热开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咪咪,正热情地带领着游客们,一同走进这神秘而古老的文化世界。
只见韩咪咪熟练地拿起一块陶泥,双手在陶泥上快速地揉捏、雕刻起来。她的动作轻盈而精准,仿佛赋予了陶泥生命。不一会儿,一个初具雏形的“兵马俑”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让在场的游客们惊叹不已。
很多人印象中的兵马俑都是灰头土脸的模样,其实不然。真实的兵马俑可是红衣绿裤粉脸,有着别样的色彩魅力。
在制陶完成后,体验课程进入到了创意彩绘环节。韩咪咪拿出精心准备的颜料,认真地为大家讲解起兵马俑色彩的特点:“秦代的色彩虽然不像现在这般丰富多样,但每一种色彩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充分展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说着,她拿起画笔,在一个烧制好的“兵马俑”素坯上轻轻勾勒。随着她灵动的笔触,一尊身着鲜艳服饰的“兵马俑”跃然眼前,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穿越而来。
韩咪咪出生于1983年,作为陶俑烧制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她从小就受到父亲韩平哲的熏陶和影响。2007年,她从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毅然决定跟随父亲学习陶俑制作技艺,踏上了传承之路。
“我们不仅要关起门来潜心研究技艺,还要积极‘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韩咪咪深知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技艺的延续,更在于文化的传播。于是,在钻研技艺之余,她于2019年协助父亲创办了韩平哲秦文化工作室,并精心策划定制了传统工艺体验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有机会亲手完成陶俑制作,亲身感受秦文化的魅力。
在传承的道路上,韩咪咪敏锐地意识到与时代接轨的重要性。她深入了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致力于设计出能吸引他们的文创作品。
“我会反复构思、尝试新的造型。”韩咪咪认真地说道。2020年,她成功设计创作出Q版千人千面兵马俑文创作品,并以此为模型开发了新的陶俑模具,用于承接陶俑手工制作体验活动。这些新模型一改传统兵马俑严肃庄重的形象,以圆润可爱的Q版造型示人,同时在细节上又巧妙地保留了秦俑的特色,如独特的服饰纹理、发型配饰等。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体验者的广泛称赞。
游客朱妍兴奋地说:“原本觉得兵马俑离我们很远,韩老师设计的这个Q版俑太可爱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这种体验很有意义。带孩子来这里,能让他们感受到秦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了解更多的秦文化。”
除了开发Q版兵马俑,韩咪咪还将刺绣老虎帽子、“泥叫叫”等非遗元素融入陶俑制作。像搭配虎头帽的“唐妞”等作品,让古老的陶俑多了几分俏皮与可爱,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学毕业后回家乡跟着父亲做陶俑,最初很多人不看好,但随着‘国潮经济’的蓬勃发展,非遗的活态传承与现代表达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抓住这一契机,我想着凭自己所学,让‘兵马俑’加速‘出海’。”在工作中,韩咪咪不仅能用流利的英语为外国游客讲解陶俑传统制作技艺,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努力将兵马俑工艺品销售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
法国游客Frank拿着自己刚刚制作完成的泥俑惊叹道:“这泥土的温度,让我听见了东方文明的心跳,太令人惊讶了!”
“相较之前单纯的工艺品生产销售,我们还创新开发了各种非遗体验活动,并带动了一些陶俑烧制技艺的老师傅再就业,让本地的‘资深工匠’有了用武之地,也让更多年轻从业者有信心从事传统文化行业。”韩咪咪自豪地说。
今年61岁的老手艺人王亚宁,早在1984年便跟着韩咪咪的父亲韩平哲做陶俑,他见证了陶俑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只有不断创新,陶俑这门古老的艺术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文化价值。”王亚宁深有感触地说。
“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家乡的亮丽名片。我想把这份珍贵的技艺传承下去,把兵马俑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让更多人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韩咪咪坚定地说。
本文介绍了市级非遗传承人韩咪咪带领游客体验“兵马俑”制作,讲述她传承陶俑烧制技艺的背景,她积极创新,开发Q版兵马俑文创、融入非遗元素,推动兵马俑文化“出海”,还带动行业发展。她凭借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创新精神,让古老的兵马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