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

烈士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情况,以及拉齐尼的英勇事迹和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同时,还介绍了塔县人民对拉齐尼的纪念和传承其精神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拉齐尼精神在当地的深远影响。

在祖国西陲的帕米尔高原东麓,有一片氧气稀薄却风景壮美的土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这里的农牧民将翱翔于天际的雄鹰视为图腾,“像雄鹰一样忠诚、勇敢”,是塔县居民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而在塔县各族干部群众心中,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称号的拉齐尼·巴依卡,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雄鹰。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

拉齐尼与爷爷、父亲一样,生前也是一名护边员。他在风雪边关守望了十多年,荣誉等身。2013年9月28日,拉齐尼牵着牦牛在陡峭的边境线上巡逻(新华社发 王烈 摄)。然而,2021年1月4日,他为了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2024年9月29日,作为一家三代接力为国护边的代表,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2013年9月28日,拉齐尼牵着牦牛在陡峭的边境线上巡逻。新华社发(王烈 摄)

奋斗,是最好的纪念。清明时节,我们再次来到塔县,深切感受烈士的天地英雄气和塔县人接续前行的精气神。在塔县,“拉齐尼的身影”无处不在。人们用他的雕像激励后来者,以他的名字命名学校和道路,创作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谱写关于他的歌曲、传颂他的事迹。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这是在新疆塔县的一处护边员工作站拍摄的一尊拉齐尼雕塑(2025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在新疆塔县的一次文旅活动上,歌手塔斯肯演唱歌曲《雄鹰飞过帕米尔》,背景屏幕为“时代楷模”拉齐尼照片(2024年3月20日摄)。此歌再现了拉齐尼的爱国护边事迹和英雄形象,在当地传唱度较高。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拉齐尼小学,原名提孜那甫乡寄宿制小学,紧挨着中巴公路。每当学生进出学校,总能看到校门口的24张大幅挂图,上面全是拉齐尼一家护边的照片和事迹。小学德育主任杨巧巧介绍,作为拉齐尼的母校,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还成立了“雏鹰讲解队”。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位于新疆塔县提孜那甫乡的拉齐尼小学(2025年3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学校西南方向不远处,阿然保泰水库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拉齐尼生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心系家乡发展,倾听农牧民心声。为了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缺水难题,他提出建议,推动阿然保泰水库工程落地。如今,来自各地的建设者正抓紧施工,承载着拉齐尼遗愿的工程有望提前3个月竣工,预计今年9月底下闸蓄水。不只是水库等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在提孜那甫乡,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建设中的阿然保泰水库(2025年3月30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新疆塔县春季文旅活动在提孜那甫乡赛马场举行(2025年3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高原春来早。文旅产业作为塔县的支柱产业,在三月中下旬迎来开年第一波小高峰。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在塔县葱岭演艺中心接连上演,迎接四海宾朋。这部音乐剧还曾在北京、深圳等地展演,同样令各地观众深受感动。演员们谢幕后,很多人仍旧沉浸其中,抹泪深思,不忍离去。整台演出,演员有百余名之多,他们之中有拉齐尼的父老乡亲,也有素未谋面却听过其英雄事迹的青年。主演卡斯木江·库尔班曾在民间叼羊比赛上见过拉齐尼。他说:“拉齐尼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演身边人、身边事,我们非常自豪,不过,我们为他做的一切,都还不够。”

“人人争做拉齐尼,人人都是拉齐尼”,是塔县数千名护边员的誓言和信念,这句标语被张贴在塔县各地。在拉齐尼生前巡边的护边员工作站,每到饭点,全站护边员先是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然后齐声喊出这铮铮誓言,响彻云霄。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新疆塔县以拉齐尼命名的一处护边员工作站(2025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去年毕业的马热木汗·巴吐尔已是第二次来边境参与护边工作。她从未见过拉齐尼,上学时从广播中得知拉齐尼牺牲的消息。“当时,我并不理解护边工作,但现在不一样了!”马热木汗动情地说,“重要的是传承这种精神,为家乡做贡献,除了护边,也有别的方式。”在马热木汗看来,她的家乡还需要更多老师。为此,她自费报名大专学历网络教育,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

在这个工作站,拉齐尼曾经的宿舍已被改造为爱国守边传承馆,里面摆放着英雄生前使用过的水壶、牧鞭、警棍等物品。房间的一角,还陈列着写满了各地游客留言的纪念本,上面有不少都是小朋友的稚嫩笔迹。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这是在拉齐尼爱国守边传承馆拍摄的留言本(2025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从工作站出发,继续向中巴边境驶去,沿途车辆不断,不少人醉心壮美高原,驻足拍照。直至中巴公路中国新疆段的尽头,红其拉甫国门景区,国旗迎风招展,人们欢笑赏景。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游客在新疆塔县红其拉甫国门景区拍照(2025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一片岁月静好,不正是拉齐尼和无数默默守边英雄的心中所盼吗?

回到县城,来到提孜那甫村,走进那座熟悉的小院。在拉齐尼家,我们又见到了他的父亲巴依卡。巴依卡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明显好于前两年。我们不想揭开过往悲痛的伤疤,只是聊了聊近况,陪他闲坐。环顾屋内,墙壁上多了幅油画。这幅画栩栩如生,实现了拉齐尼的未了心愿:在天安门前拍一张全家福。画中,女儿都尔汗·拉齐尼俏皮地挽着父亲的左胳膊,依偎着父亲。2025蛇年春晚上,都尔汗身着节日盛装,笑容腼腆,作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代表,讲出“和父亲、爷爷一样守卫边疆”的梦想。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这是2025年3月29日在拉齐尼家中拍摄的一幅油画(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2023年9月7日,在新疆喀什第二中学,拉齐尼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房屋前厅是拉齐尼纪念馆,里面展陈着一家三代戍边的照片、荣誉奖章、巡边用品。自拉齐尼牺牲以来,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不计其数。前些年,我们就碰到过好几拨参访的团队。这次因时间略晚,没有更多访客,恰是难得的清净时机。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巴依卡老人在整理儿子拉齐尼生前的照片后摘下眼镜擦拭眼泪(2023年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临别之际,巴依卡老人坚持把我们送到小院门口。屋后雪山清晰可见,他转身进门的那一刻,夕阳把这位73岁老人的身影拉长。我分明看到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在独行,脑海中又响起那首纪念拉齐尼的歌曲,旋律悠扬深远:“雄鹰飞过帕米尔,清风带去我的思念,万家灯火梦中家园,是你永远的眷恋。”诚然,拉齐尼来过,且从未远去,他是如此鲜活!

缅怀拉齐尼,塔县人民用行动传承英雄之志

本文通过介绍烈士拉齐尼·巴依卡的英勇事迹、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以及塔县人民对他的纪念和传承其精神的行动,展现了拉齐尼精神在塔县的深远影响,激励着塔县人民不断奋斗,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也让我们看到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646.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