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当地时间4月4日清明节,缅甸曼德勒华人举行公祭遇难同胞活动的相关情况,包括前往华人公墓祭祀的过程、公墓的布局和安葬情况,以及为地震罹难者准备新墓地等内容。

在缅甸曼德勒,当地时间4月4日清晨7时左右,正值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地华人怀着沉痛且敬重的心情,为遇难同胞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公祭活动。

一辆辆汽车从曼德勒市80条31附近的云南会馆缓缓驶出,朝着北边Kyar Ni Kan附近的华人公墓进发。这里,是众多在缅华人最终的安息之所。

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这座华人公墓按照祖籍进行划分,有广东公墓、福建公墓和云南公墓等。放眼望去,这里安葬着数不清的华人先辈。仅仅在云南公墓,肉眼可见的墓碑就多达上万座,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过往的故事。

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公墓巧妙地依山而建,大致被分为三排。第一排主要安葬着老年人,他们带着岁月的沉淀长眠于此;第二排是中年人,他们的人生或许还留有未竟的事业;第三排则是青年人,他们的离去总是让人倍感惋惜。当地华人大多采用土葬的方式,墓碑形式也有所不同,有单人墓碑,也有双人合墓。每一块墓碑上,都清晰地记载着逝者的出生年月、去世时间,还有他们简单的生平以及后代的相关情况,这些文字成为了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桥梁。

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汽车一路行驶,最终抵达了墓山的最高处,也就是土地堂的所在地。此时,当地特有的纸花绽放出粉红色的花苞,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整个墓山都被笼罩在一片祥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中。按照公祭的习俗,祭拜者们首先在土地堂前上香、献上精心准备的贡品,以此表达对土地神灵的敬重,随后才前往各自要祭拜的逝者墓前。他们小心翼翼地放上水果、烧鱼等食物,再插上鲜艳的鲜花,然后点燃香烛,虔诚地叩拜,仿佛在与逝者进行一场跨越阴阳的对话。

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当人们步行下山时,不断有其他的祭拜者带着祭品和花束前来。他们来到墓碑前,认真地扫墓、焚香、烧纸,然后双膝跪地,深深地跪拜。最后,将手中的花束或者柳枝轻轻放在墓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着逝者倾诉着不久前发生的灾难,讲述着家中遭受的损失,同时也祈祷着祖先能够保佑后人平安顺遂。

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这座公墓里,逝者并不能自主选择安葬的位置。一切都是根据去世的时间来排列的,最早去世的人被安葬在高处,而近来去世的则被安置在低处。

来到山脚,嘈杂的机械声不绝于耳。挖掘机正轰隆隆地开挖着新的墓地,在老中青三排墓地前,都已经掘出了近50米的狭长坑道。工人们在坑中仔细地测量、认真地搭建墓穴。一旁,切割机呲呲作响,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地赶制石质墓碑。

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这一切,都是为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华人所准备的。云南会馆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以前都是人工挖墓,这次不行了,遇难的人太多了。”目前统计显示,在地震中遇难的华侨里,祖籍在云南的就有50余位。

在山下的云南公祠内,公祭亭前,祭拜者们摆放好供品,点燃三炷香,然后恭恭敬敬地躬身祭拜。灵牌上清晰地写着:“云南旅缅瓦城故同乡之灵位”。公祠两侧挂着一副对联:“骨月尽同乡夜雨秋风怀故旧”“沧桑成底事夕阳芳草唁孤魂”,这副对联仿佛是所有华人对遇难同胞的深深哀思与怀念。

缅甸曼德勒华人清明祭祀,寄托对遇难同胞哀思

随后,祭拜者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宣读公祭文:“滇缅毗连,友好邻邦,互通有无,源远流长。念我先侨,志在四方,为了理想,背井离乡。胼手胝足,创业是尚,克勤克俭,或工或商。唯一信念,事业兴旺,落叶归根,衣锦还乡。人生苦短,世事无常,风云难测,际遇多样……”这些文字,不仅是对先辈们奋斗历程的回顾,更是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

本文详细记录了缅甸曼德勒华人在清明节为遇难同胞举行公祭的过程,包括前往公墓祭祀、公墓的布局与安葬规则、为地震罹难者准备新墓地以及在云南公祠进行公祭等内容,展现了华人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先辈奋斗精神的铭记。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540.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