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器人产业:从追赶到领跑,具身智能开启新征程 重庆机器人产业崛起:具身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浪潮

本文聚焦重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介绍了其从 14 年前起步至今的发展历程、产业家底,以及当前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积极布局和广阔前景。

重庆机器人产业:从追赶到领跑,具身智能开启新征程 重庆机器人产业崛起:具身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浪潮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重庆造”机器狗“哮天”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与此同时,长安汽车数智工厂里,多个工位上国产机器人首次批量“上岗”,它们精准、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展现出强大的工作能力。在永川的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科研基地,重庆首款山地采茶机器人正忙碌地工作着,每 2 秒就能采摘一片茶叶,大大提高了采茶效率。而在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全国首批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也已“入驻”,为老人们带来温暖和关怀。

如今,重庆正掀起一场强劲的“机器人产业旋风”,在机器人领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竞逐机器人产业始于 14 年前

重庆对机器人产业的探索和追求,早在 14 年前就已拉开帷幕。相较于北上广深杭等科技发达城市,重庆作为传统汽车、电子产品的制造重镇,从传统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更像是一位勇敢的“孤勇者”,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独自摸索前行。

重庆机器人产业:从追赶到领跑,具身智能开启新征程 重庆机器人产业崛起:具身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浪潮

2011 年,面对日益增长的工业机器人需求,重庆迅速行动起来,对机器人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布局。当时的重庆,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从截至 2009 年总销量仅 500 台工业机器人,到 2013 年一年销量就超过了 2200 台,重庆一跃成为全国机器人需求第一的城市。

鉴于这种迅猛的发展趋势,2013 年,重庆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宣布“决定把机器人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让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2013 年底,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落户两江新区。仅仅一年之后,重庆华数出产的工业机器人就实现了批量化上市,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2015 年起,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厂商中的日本川崎、德国库卡、瑞士 ABB、日本发那科相继落户重庆两江新区。此外,国评中心、海浦洛等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也纷纷抢滩重庆。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是对重庆市场潜力的高度认可,也成为了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推动着重庆机器人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1 年,重庆市再次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印发了《重庆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 800 亿元的目标,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检测认证为重点领域,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到 2024 年,重庆市机器人产量突破 6 万套,全产业链产值超 370 亿元,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坐拥“科技 + 产业”家底

重庆的机器人产业版图,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实力。AI 及机器人产业,是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当中的 18 个“新星”产业集群之一,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华数的工业协作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2 毫米,甚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 1/2,其自主研发率能达 80%,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水平。川崎的机械臂负载能力突破 800 公斤,能轻松搬运汽车发动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位于两江新区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作为西部唯一一家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认证机构,涵盖测试项目已超过 500 项,为机器人产业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这些“硬核实力”的背后,重庆已打造了一个由 300 多家产业链企业和 31 个研发平台组成的生态圈,涵盖了研发、整机制造、检测、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训和应用服务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从重庆大学的嘉陵江实验室开展具身智能研发,到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进行电子皮肤传感器的研究,甚至是算力这种底层支撑,也有华为智算中心和博拉智算这样能够同时训练 50 万台机器人的“选手”存在。这样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在全国都是“顶配”级别。

在重庆,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力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机器人离线示教软件、喷涂、焊接、磨抛等工艺软件包不断涌现,开发出的喷涂机器人、磨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医用机器人、咨询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也广泛应用于汽摩、3C、船舶、食品、医药、石化等行业。即便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方兴未艾的人形机器人领域,重庆也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教授蒲灿介绍,重庆工业门类齐全,在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更多可落地的应用场景。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一台具身人形机器人需要数百个零部件。以他们的 LB - 1 具身人形机器人来说,就有 80 余个自由度,这意味着需要 80 个电机和 80 个减速机,其他零部件需求更多。而这些技术和产品,重庆本地几乎都能找到,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瞄准具身智能机器人

重庆机器人产业:从追赶到领跑,具身智能开启新征程 重庆机器人产业崛起:具身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浪潮

在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这股“旋风”正愈吹愈烈。今年 2 月份,重庆七部门携手推出了《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措施》,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近日,长安汽车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供应商公开寻源公告》,宣布将研发人形机器人,重点突破驱动、动态控制、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这次长安汽车招供应商,明显是想加快转型,从传统造车向智能生态领域迈进。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汽车正演变为具有多功能属性的可进化智能汽车机器人。“新汽车”中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有不少共通之处,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进入长安汽车的生产车间,为汽车生产带来新的变革。

紧接着,《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第一批)》正式发布,首批 12 个项目中,“具身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与运营”位列榜首,标志着重庆将建设全国首个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开源社区,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重庆市经信委发布 2025 年度 32 个“机器人 +”应用场景,涵盖制造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所涉机器人类型包括分拣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展现出“重庆造”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能力。

可以预见,当自动驾驶技术的激光雷达装在机器人上,成为环境感知的神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改良后,让机器人续航直接翻倍……重庆种种工业应用场景与机器人产业的“同频共振”,将让重庆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当机器人从最初在春晚舞台上“转手绢”,到后来完成前空翻、侧空翻、回旋踢等“特技”,再到走进数智工厂、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这场产业变革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更猛烈!

本文详细介绍了重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从 14 年前的起步到如今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积极布局。重庆凭借自身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打造了完善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重庆有望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上实现快速发展,引领机器人产业的变革浪潮。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927.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