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中巴、巴中航天合作,共绘人类航天新蓝图 从埃及到巴西再到巴基斯坦,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成果璀璨

本文聚焦中国与埃及、巴西、巴基斯坦在航天领域的合作项目。详细介绍了中埃埃及二号卫星项目、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以及巴中在月球探测和卫星研发方面的合作情况,展现了中国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的成果以及对各国航天事业和全球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埃、中巴、巴中航天合作,共绘人类航天新蓝图 从埃及到巴西再到巴基斯坦,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成果璀璨

画面中,中埃卫星联合研制团队成员正专注地在埃及航天城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开展工作。这一幕,被本报记者沈小晓敏锐地捕捉下来。

当我们走进位于埃及航天城内的埃及二号卫星地面测控接收站时,站区顶楼白色巨型“圆球”格外引人注目,其表面红色的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标识清晰醒目。原来,“圆球”内部安置着卫星数据接收测控天线,它承担着接收、记录、储存和传输埃及二号卫星数据的重要任务,是开展卫星飞行控制不可或缺的关键设施。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在当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入推进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截至2024年12月,中方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广泛,涵盖了对地观测、深空探测、卫星研制、月球探索、载人航天等多个方面。这充分表明中国航天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广泛地造福人类。

“进一步推动埃及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政府密切协作的典范,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开展航天高科技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标志性项目。2023年12月4日,埃及二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一壮举标志着埃及成为第一个具有完备卫星总装集成测试能力的非洲国家。

埃及航天局首席执行官谢里夫·西德基表示:“该卫星提供的高分辨率图像可应用于埃及城市规划、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监测、水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将助力埃及‘2030愿景’的实现。”

回溯到2019年1月,中埃双方就计划合作建设埃及二号卫星、一个地面测控站和一套地面应用系统。同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联合研制模式,卫星的设计工作在中埃两国同步开展,卫星在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埃及航天城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完成总装、测试和环试后,再运至中国发射。

埃及作为非洲航天局总部所在地,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埃方主任设计师塔梅尔·塔拉勒对本报记者说:“与中国的合作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埃及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非洲大陆航天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非洲多国积极投身航天工业和太空技术的发展,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粮食安全、管理自然资源、防范自然灾害等。同时,这些国家也在不断加强空间科学和技术教育,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埃及国家研究中心教授马格迪·陶菲克表示:“埃及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是埃及利用太空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也促进了非洲国家在非盟《2063年议程》框架下的太空领域合作。”

塔拉勒还表示:“开展国际合作对于各国发展航天事业十分重要。中国正与各方携手推进人类航天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共建‘一带一路’为埃中航天合作搭建了平台,期待未来埃中两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对遏制亚马孙雨林盗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巴西北部帕拉州,当地环境保护局接到实时森林砍伐监测系统发出的警报后,迅速派出工作人员深入雨林,对非法采矿和砍伐活动进行打击。

这套实时森林砍伐监测系统的数据,来源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始于1988年,由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主导。截至目前,双方已共同研制了6颗卫星。30多年来,该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农业、林业、地质、水资源、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还多次执行全球减灾监测任务,为森林火灾、洪水、地震、海啸等灾害的救援提供了大量的遥感数据。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巴西航天局原局长何塞·黑蒙多表示:“巴西和中国是兄弟一般的伙伴,我们正在共同研发第七颗地球资源卫星。”

去年4月底,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遭受了严重的暴雨洪水灾害。据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克莱齐奥·纳尔丁介绍,正在轨道上运行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与04A星两颗卫星,在监测洪水动向、评估受灾情况以及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受损情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巴西政府灾后重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其中,04A星还具备及时发现分散、小规模森林盗砍行为的能力。巴西科技创新部部长卢西亚娜·桑托斯表示:“巴中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对遏制亚马孙雨林盗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桑托斯还介绍说:“巴中航天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科技进步,也惠及全球。”从2003年发射02星开始,两国就共同宣布将卫星获取的20米分辨率数据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巴西航天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已达成共识,将继续推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卫星数据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分发与应用。

“我们也将有机会在月球留下自己的印记”

在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一辆搭载了光学相机、光谱仪等4台科学设备的六轮小车正在模拟翻越月球南极地形。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所教授、载荷首席科学家卡姆尔·伊斯兰告诉记者,这是巴基斯坦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该国首辆月球车,它有望与中国探月工程合作,实现登陆月球的目标。伊斯兰兴奋地说:“随着巴中在航天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我们也将有机会在月球留下自己的印记。”

2024年5月11日,一张卫星照片登上了巴基斯坦各大媒体,成为当地热议的话题。照片中,太阳和月球“同框出镜”,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态清晰可辨。这张照片由巴基斯坦首枚月球卫星——立方星拍摄,该卫星由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制,与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探测器共同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奔赴月球,顺利入轨运行并发回遥测数据。伊斯兰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亲眼见证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的壮观场面,他激动地说:“看到火箭稳稳升起,我激动极了!”

这是巴基斯坦首次对月球开展探测任务。立方星于2023年初启动联合研制,2024年按计划完成与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总装、测试和发射场准备工作,当年5月3日随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对这次备受关注的发射进行了全程直播。在立方星的联合研发中心——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所,巴方同事们兴奋又自豪地关注着这次奔月之旅。伊斯兰介绍,目前卫星工作情况良好,在设计寿命期内持续发回捕捉的月球画面和监测数据,为巴基斯坦月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信息。

近年来,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发的卫星为多个领域深度赋能,有效促进了民生发展。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通过提供高水平的地球观测数据,为巴基斯坦在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空间遥感信息服务;去年5月在中国西昌成功发射的巴基斯坦第二颗通信卫星,运用新一代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性能,大幅提升了巴基斯坦卫星通信、卫星定位等重要领域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伊斯兰说:“巴基斯坦高度重视与中国的航天交流合作,月球探索是两国在该领域密切合作的最新成果。巴中在航天领域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彼此熟悉、配合默契,这为合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与埃及、巴西、巴基斯坦在航天领域的合作项目,展示了中国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的积极成果。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了合作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还在环境保护、灾害救援、月球探索等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的理念,也为未来的国际航天合作提供了良好范例。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698.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