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北京电力创新之举:移动式伞形跨越架保障施工安全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海淀区学院路北端的电网架线作业中首次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的情况,介绍了工程背景、跨越架的原理、优势以及国网北京电力在电网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

4月2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北端的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景象。电力操作人员神情专注地按下远程操作系统的“开伞”指令。瞬间,一台由钢索紧密交织而成的红色巨型伞架开始缓缓伸展,仿佛一只巨大的红色羽翼正在慢慢张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分钟后,这架伞架全部展开,稳稳地矗立在那里,犹如一位忠诚的卫士,牢牢地护住了下方的光缆线路。看到伞架成功展开,作业人员们随即精神抖擞地开始了输电线路架线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首次在电网架线作业中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开启了电网建设的新篇章。

国网北京电力创新之举:移动式伞形跨越架保障施工安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支撑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顺利落地,国网北京电力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海淀区学院路北端的部分220千伏及110千伏输电线路实施迁改工程。这项工程的规模不小,需要新建铁塔9基、新架设输电线路2.4千米,同时还要拆除铁塔7基。而且,工程的施工区域情况复杂,需要跨越京藏高速、城市道路以及人流密集的公园等区域,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安全保障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副经理杨宝杰表示:“今天我们要在两基铁塔之间架线,为了确保线下的光缆能够正常运行,我们大胆采用了移动式伞形跨越架这种新装备,它能够为施工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

国网北京电力创新之举:移动式伞形跨越架保障施工安全

那么,移动式伞形跨越架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原来,它是基于雨伞原理设计的。利用汽车式起重机和跨越架结构中的电动回转支撑,将各个组件巧妙地展开成一个坚固的骨架系统,就像一把巨大而坚固的雨伞,能够精确地遮盖并保护被跨越的目标物。该设备的优势十分明显,它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让作业人员无需进行高空和近电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而且,它适用于跨越22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和普通铁路等多种场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本次工程中应用的移动式伞形跨越架,撑开高度达到了24米,全部展开后长12米、宽8米,能够精准地覆盖在高度约20米的光缆线路上方,为光缆线路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

在实施工程之前,国网北京电力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们充分考虑了防护伞架的安全距离、吊车受力、风力等多重因素,对安全工况进行了严密的计算和论证,确保了作业的稳定性。北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数字化科技中心主任汪利君介绍说:“以往,我们需要提前两到三天人工搭设木质跨越架和封网施工,准备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而且安全风险较高。而使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后,可实现远程操控、无人员高空作业,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显著提高了建设效率。”

据悉,近年来,国网北京电力全面发力提升电网建设水平。他们与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建立了“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积极引进行业内外的先进施工装备,通过机械化、智能化手段,构建起具有首都特色的电网建设施工装备体系。国网北京电力建设部项目管理处处长刘畅指出:“我们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创新采用了北斗卫星定位测控、移动式伞形跨越架、BIM三维技术、智能喷涂机器人、电缆智能敷设装置等先进技术装备,智能化控制程度更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本文介绍了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海淀区学院路北端电网架线作业中首次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的情况。该跨越架基于雨伞原理,可远程操控,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建设效率。同时,国网北京电力通过“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引入多种先进技术装备,全面提升了电网建设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管控能力。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321.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