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到来之际,河北省在提升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水平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和成果,包括定点康复机构数量增加、多地入选先行先试地区、开展筛查干预等四项行动、京津冀康复机构协作以及教康融合、家庭关爱等方面的工作。
在社会对特殊群体关爱的浪潮中,我省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水平迎来了进一步的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全省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数量达到了 232 家,这些机构犹如明亮的灯塔,覆盖了全部设区市以及 116 个县(市、区),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照亮了希望之路。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 58 家康复机构展开了深度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关爱合力。
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孙青)今年 4 月 2 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近年来,河北省在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领域持续发力。不仅如此,唐山市、保定市、清河县、定州市成功入选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这四个地区将在筛查诊断与康复干预有效衔接、融合教育、家庭暖心行动等多个关键方面,积极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孤独症儿童关爱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尽管孤独症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三早”原则,可以为孤独症儿童带来积极而深远的改变。去年 8 月,省残联等 9 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 年)》。该方案通过实施筛查干预促进、康复服务提升、教康融合和家庭暖心四项行动,致力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为了健全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服务体系,河北省依托河北省儿童医院成立了省级孤独症筛查诊治中心。并且,实现了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立 1 所孤独症诊断医疗机构和培训基地的目标。各地卫生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 0 - 6 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建立了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信息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在康复服务提升方面,省残联、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制定了《河北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办法》,建立了多维度评估体系,对康复机构实行分级协议管理,致力于培育优质的康复资源。京津冀三地残联更是强化联动,成立了京津冀残疾儿童康复联合体。58 家康复机构在规范化建设、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应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协作。借助京津冀康复专家团队的力量,河北省计划为所有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分别培养至少 1 名具备康复评估资质的技术人员以及康复专业骨干人员。
对于很多孤独症儿童和家长来说,融入校园生活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美好心愿。
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全力打造孤独症教康融合服务体系,河北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孤独症班。全省还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配备满足孤独症儿童需求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专业设施设备。各设区市至少确定 1 所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和 1 所幼儿园作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学校、幼儿园。
“我们要进一步健全教育评估机制,推动具备接受义务教育能力的孤独症儿童顺利入学。”唐山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积极推动完善定点康复机构布局,计划在 6 月底前实现县域全覆盖。针对大龄孤独症群体,他们将以定点机构为依托,试行日托、全托服务,以缓解家庭的压力。
3 月 31 日,河北省首所孤独症儿童专门学校在保定市揭牌,这是河北省孤独症儿童关爱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日,保定市残联发布了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暖心行动,明确全市将在 39 家孤独症康复机构设立“家长赋能站”,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团队入户评估、个性化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与家长培训等服务,并计划每年对 200 个困难家庭进行帮扶。与此同时,清河县、定州市也将在优化筛查诊断流程、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构建全生命周期关爱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措施,推动先行先试地区健全关爱工作机制,完善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体系。”河北省将持续提升关爱服务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解决更多急难愁盼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在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定点康复机构增加、多地入选先行先试地区等,还阐述了在筛查诊断、康复服务、教康融合和家庭关爱等方面的举措。未来,河北省将继续细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