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浙江省平湖市的童车产业,介绍了其产业规模、品牌发展、产品销售情况,追溯了产业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了当前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以及企业和政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所做出的努力。
在全国童车市场中,有四分之一的产品来自浙江省平湖市,而其中超过八成是在平湖市新仓镇生产的。以新仓镇为核心,平湖童车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童车的种类和功能持续更新换代。当地还构建起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合作配套体系,让这小小的“小童车”不仅在苏浙沪地区畅销,更驶向了全球市场。
走进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佳佳童车的产品展厅,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的车展现场。这里摆放着宝马I5、奔驰G500、丰田陆地巡洋舰等造型的童车。佳佳童车董事长陆利平介绍道:“这辆宝马I5电动童车,出口价只需500多元。别看价格实惠,它可是拥有德国宝马总部的官方品牌授权,是名副其实的‘宝马车’。”除了宝马,该企业还通过了奔驰、宾利、奥迪等10多个国际品牌的生产检验,并取得了相关品牌授权。
在平湖市,像佳佳童车这样拥有国际品牌授权的企业占比超过三成。国际品牌的认可,源于当地强大的童车制造实力。从过去的“贴牌加工”到如今积极自创品牌,平湖童车已经涌现出“贝瑞佳”“好来喜”“酷太阳”“囡囝好”等70多个本土童车品牌。
在佳佳童车的车间内,刚从生产线下来的童车部件被有序地分类打包,车门、车灯、油门、方向盘、仪表盘,甚至蓝牙音箱等一应俱全。这些部件将从这里运往宁波北仑、嘉兴乍浦等港口,再通过海运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利平表示:“依靠这些部件,我们的‘豪车’能够载人行驶。一般小车载重约40公斤,坐一个儿童没问题,更大的越野车还能再坐一个大人。”
如今的平湖童车,轿车、超跑、越野等车型应有尽有。然而,平湖童车产业的创立,最初带着浓厚的“草根”色彩。1981年,在原新庙乡(现为新仓镇)的农机厂车间里,几名工人正在拆解一辆来自上海的铁皮儿童三轮车。这辆车简陋粗糙,为数不多的几个零件在大家手中传来传去。74岁的徐巧清晰地记得,当时他们用锤子、锉刀等手工工具仿制出了平湖第一辆童车。徐巧回忆说:“那时候的童车就是铁皮小三轮车,现在看很简陋,但当时没有自动化设备,光是把铁皮做出弧度,就难倒了一大批老师傅。”
粗陋的铁皮三轮车让当地老百姓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在家里摆上几张桌子,叫上几个亲朋好友,就组成了生产车间。一时间,童车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到了20世纪90年代,部分已成规模的家庭作坊开始涉足电动童车领域。后来,义乌的外商得知平湖的童车产品比当时华南等地的同类产品质优价廉后,大量海外订单如雪花般涌向平湖。
2000年,为了推动童车工业发展壮大,新仓镇规划成立了中国童车工业城。2006年,童车工业城获得“中国童车生产基地”称号。工业城内越来越多的童车生产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投放市场,涌现出一批童车品牌,共拥有1500多件国家专利。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平湖已经占据全国童车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
平湖童车生产基地作为发展迅猛的产业集群,凭借创新驱动,在全国市场站稳了脚跟。为了保持行业领先优势,童车产业加快了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步伐,并积极通过参展、发展进出口业务来扩大影响力、拓展销路。
今年初,亚洲规模最大的香港玩具展和全球规模最大的德国纽伦堡玩具展如期举行。平湖市童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小太阳童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彪军介绍,这两个玩具展带来的订单占平湖童车全年订单的七成到八成,直接影响整年的出口格局。平湖市大可童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查嘉琪是香港玩具展的“老面孔”,她表示:“开展首天,我们就收获了一张4万美元的订单。”从香港回到平湖后,查嘉琪还接待了几位来自巴西、意大利的老朋友,“都是合作了五六年的老客户,每年订单金额约20万美元”。
以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为基础,平湖童车生产基地遵循节约、集约、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及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产业集聚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强化了企业协作,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姚彪军表示:“我们的电动童车,80%的零件都能自己生产,剩下的20%由新仓本地的配套企业供应。”协会每年还组织上下游企业到国外参展,参观学习数字化改造成果,“我们努力把这些理念嫁接到自己企业,共同谋划上下游产业链联动,提高行业效益”。
尽管平湖童车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但仅依靠原有的传统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平湖童车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物流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外部竞争的日益加剧,都给童车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近年来,一些童车企业已经迈出了转型升级的第一步。他们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和营销模式创新等多种方式,努力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当地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助力当地童车产业转型发展。平湖市相继出台了《童车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知识产权创建,开拓国际市场。
2024年,飞龙童车在开发新产品时遇到了难题,单是4款童车车型投入的授权费用就高达100多万欧元。为了把控质量,平湖童车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检测中心相继成立,从标准的参与者变成了制定者,如“平湖童车行业联盟标准”“《浙江制造》电动童车团体标准”,大幅度降低了企业前期的投入成本。
眼下,不少童车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数字化、自动化改造之路。他们从线束焊接、货物配送等生产环节入手,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以减少用工成本和用地规模。姚彪军介绍说:“目前,我们的立体化仓储已经全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仓储效率。今年,我们还对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了优化,通过合理的结构调整,使得同样大小的集装箱能够多装载30%的童车部件,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跨境平台也为童车企业开辟了新的国内外市场渠道,为平湖童车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本文详细介绍了平湖童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最初的草根创业到如今占据全国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平湖童车产业凭借强大的制造实力、品牌建设和产业集群优势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产业也面临着物流成本上升和外部竞争加剧等挑战。企业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转型升级,包括科技创新、标准制定、数字化改造和拓展电商渠道等,为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