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 2024 年中国各省份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人口格局的新变化,包括人口大省的不同态势、部分省份人口止跌反弹等情况,深入探讨了背后的原因,并针对老龄化挑战提出了改善人口结构的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2024 年各个省份的人口数据正逐步呈现在大众眼前。
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截至 3 月 31 日,已有 25 个省份公布了人口总量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河北仅公布了人口机械增长数据,也就是由人口迁入、迁出所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并未公布人口总量,所以在此次统计中不将其计算在内。在这公布数据的省份里,有 8 个省份实现了常住人口总量的正增长。
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2024 年各省份人口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
首先,像江苏这样此前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的省份,在 2024 年出现了人口零增长的情况。
其次,部分前一年人口呈下行趋势的省份在 2024 年出现了反弹。例如陕西、安徽和福建,这三个省份在 2024 年都实现了人口的增长。
再次,广东和浙江依旧保持着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从人口总增量方面来看,广东在全国排名第一;而从人口机械增长方面来说,浙江则位居全国首位。
那么,人口格局出现这些新变化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特别副研究员史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差异正逐渐缩小,一些原本对人口流入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大城市,由于生活成本过高、竞争过于激烈等因素,导致流动人口数量趋于减少。
史薇进一步指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浙江、广东仍然能够保持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这与两省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潜力密切相关。浙江在数字经济、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表现得十分突出,而广东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则使其对就业和创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人口大省的新变局
截至 3 月 31 日,共有 25 个省份公布了人口总量数据。具体来看,在人口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中,仅有河南尚未公布人口数据。广东、山东、江苏和四川 2024 年的人口总量分别为 12780 万人、10080.17 万人、8526 万人和 8364 万人。
其中,广东不仅人口总量继续在全国排名第一位,而且人口增量超过了浙江,同样排名第一。根据 2024 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 2024 年末常住人口为 12780 万人,相较于上年末增加了 74 万人。在扣除自然增长人口 47 万人之后,广东全年人口机械正增长(即人口净流入)达到 27 万人。
史薇认为,广东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开放的经济环境、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以及相对较高的年轻人口比例。她表示:“广东的自然人口增长并未像其他省份一样出现快速下滑的情况,这说明广东的生育水平相对较高,许多外来人口也愿意在此定居生育。”
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二位的山东,则出现了自然人口和人口机械的负增长。具体情况为,2024 年,山东全年出生人口 64.9 万人,出生率为 6.42‰;死亡人口 81.7 万人,死亡率为 8.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67‰。这意味着山东当年自然人口负增长 16.8 万人,而当年山东人口的总量减少了 42.8 万人,这也就表明 2024 年山东人口机械负增长(即人口净流出)为 26 万人。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人口总量排名第四和第五位的江苏和四川。
自 2010 年以来,四川人口一直呈现出正增长的局面,但在 2023 年这一良好势头被打断,当年人口负增长约 6 万人,2024 年人口负增长约 4 万人。
而江苏更是常年保持人口增长,江苏统计年鉴显示,自 1990 年以来每年均实现人口正增长。不过,在 2024 年,江苏人口保持平稳状态,与上一年的人口总量基本相当。
2024 年各地人口格局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人口大省出现了新的变局。一些此前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人口大省,出现了人口零增长或者连续负增长的情况。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口大省仍然保持着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影响这一人口变局的关键因素,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下的自然人口增长变化。
数据显示,2024 年,广东全年出生人口 113 万人,自然增长率为 3.69‰;山东出生人口 64.9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67‰;四川出生人口 53.6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02‰;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5‰。
人口大省新变局与各地青壮年人口占比和老龄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024 年,广东 16 - 59 岁人口占总量的 66.38%,山东 16 - 59 岁人口占 57.39%。由于江苏只公布了 16 - 64 岁的人口数据,与广东、山东的统计口径不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不过,我们还可以从老龄化程度来看,江苏 65 岁及以上人口 1594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 18.7%,明显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 15.6%。
史薇表示:“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其人口零增长反映了生育率的下降和老龄化的加剧。”
如果扣除人口自然负增长的部分,2024 年江苏仍然实现了超过 20 万人口的机械正增长。四川的情况也与之类似,2024 年四川自然人口负增长 25.3 万人口,扣除这部分人口之后,四川在 2024 年也实现了超过 20 万的人口机械正增长。
人口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七的浙江,尽管在 2024 年也出现了自然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但常住人口总量仍然保持着增长。2024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6670 万人,与 2023 年末相比增加了 43 万人。这与浙江人口自然负增长率相对较低(2024 年为 -0.36‰)和超过 45 万人的人口机械正增长有关。
陕西、安徽等地人口止跌反弹
在人口大省新变局之外,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此前人口下跌的部分省份实现了止跌反弹。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陕西。2024 年,陕西常住人口 395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 1 万人。当年陕西出生人口 29.1 万人,出生率为 7.36‰;死亡人口 31.8 万人,死亡率为 8.05‰;自然增长率为 -0.69‰,自然人口增长 -2.7 万人。这意味着,2024 年陕西人口机械正增长 3.7 万人。而在 2023 年,陕西人口总量下跌了 4 万人,其中人口自然负增长 5.2 万,不过 2023 年陕西仍然保持着人口机械正增长。
事实上,自 2022 年以来,陕西的人口机械正增长已经持续了 3 年,这背后与产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2024 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 119.8 万辆,比上年增长 13.9%;太阳能电池产量 8262.18 万千瓦,增长 57.2%;集成电路圆片产量 885.4 万片,增长 36.7%。
与此同时,安徽和福建也实现了常住人口的止跌反弹。尤其是安徽,2024 年出生人口 37.8 万人,出生率为 6.17‰;死亡人口 51.5 万人,死亡率为 8.41‰,人口自然负增长达到 13.7 万。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徽仍然实现了常住人口增长 2 万人,这与强省会合肥的发展密切相关。2024 年底,合肥常住人口比 2023 年末增加了 14.9 万人,其中人口机械增长达到 13.1 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的 87.9%。
目前,强省会已经成为各地人口的“定海神针”。比如,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年末,河北省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 2 万人。在这背后,省会石家庄功不可没。2024 年,石家庄常住人口净流入 3.28 万人,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
某高校毕业生王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就重点考虑强省会城市。像成都、长沙、合肥这类强省会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多元、就业机会多,互联网、金融等行业都有不错的发展。而且,其生活成本相比一线城市较低,能让年轻人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史薇认为,一些中西部省份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产业方面具备较大的潜力,尤其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年轻劳动力也能够为这些地区提供创新动力。
史薇同时指出:“虽然一些中西部省份人口迎来了正增长,但总体上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仍然是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区,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人口持续外流的问题。因此,人口变动尚未完全平衡,区域差异依然显著。”
老龄化挑战下需改善人口结构
从各个省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口格局已经比较清晰。
专家分析认为,一些省份年轻人口比例较高,这些地区通常拥有较强的劳动力市场,且生育率较高,这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增长潜力较大。还有一些省份人口呈现均衡结构,年轻人口和中老年人口的比例相对适中,使得这些省份在面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时,能够相对平稳地进行调整。
此外,也存在中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正经历着较为明显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这使得劳动力市场面临压力,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的负担加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善人口结构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调整人口结构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生育率与流动人口。
记者在采访多位处于生育期的已婚女性时了解到,一些女性表示考虑到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生育计划相对延后。
在杭州工作生活的张梅告诉记者:“我目前在事业上处于上升期,生育可能会对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她还提到,在大城市生活,需要更仔细地考虑经济成本和育儿成本。此外,托育、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对生育决策影响很大。优质的托育服务可以减轻夫妻双方育儿时间压力,良好的医疗资源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教育更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活在重庆的苏怡欣表示,她已经生育了一对双胞胎,尽管经济负担不低,但在促进生育的政策上,她认为相比直接发钱补贴,完善的公共服务可能更具可持续性。毕竟经济补贴只能短期缓解压力,长期还得靠社会配套支持生育。
史薇建议:“一些中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可以从政策入手,提供更多的生育支持。例如,提供更好的产假制度、儿童抚养补贴、育儿支持服务等,激励年轻家庭提高生育意愿。政府还可加强育儿环境的建设,例如提供更加便利和负担得起的托幼服务、完善母婴设施等,确保家庭在育儿期间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而改善人口结构的另外一环是吸引青年人口流入,目前多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留才政策不断。
某高校毕业生张俊告诉记者,现在城市的落户门槛下降和购房补贴等政策确实具有吸引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在新城市立足的经济压力,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然而,他更关注城市的整体发展环境、个人职业发展以及兴趣的契合度。
史薇认为,要吸引年轻人才的流入,除了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之外,还需要加强地方文化建设。她表示:“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和社区环境,使年轻人在工作之余也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年轻人扎根并长期留在这些地区。”
本文围绕 2024 年各省份人口数据展开,深入剖析了人口格局的新变化,包括人口大省的不同走向、部分省份人口止跌反弹等现象。同时探讨了人口格局变化背后的原因,如区域经济差异、产业发展等。最后针对老龄化挑战下的人口结构问题,从生育率和流动人口两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整体反映出当前中国人口格局的复杂性和区域差异,以及改善人口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