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养老机器人展开,介绍了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的发布,探讨了养老机器人走进家庭面临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产电车产业发展对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启示等内容。
清晨时分,室内光线和温度自动调节至适宜状态,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已准备妥当,同时,温柔的提醒声响起,督促老人按时服药。老人外出散步时,有个贴心的伙伴紧紧相随,时刻监测着老人的身体状况。待老人回到家中,这位伙伴又开始打扫房间、清洗衣物。到了晚上,舒缓的音乐轻轻流淌,温暖的故事娓娓道来,陪伴着老人安然进入梦乡……
这便是机器人养老的一天,而这样的场景距离我们的生活又更近了一步。
前不久,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这可是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哦!该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了基准,无疑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那么,适合老年人的机器人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们何时才能真正走进居家养老生活呢?日前,潮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动辅助生活系统委员会主席、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主笔人马德军。
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动辅助生活系统委员会成立大会合影,图中箭头所指为马德军。受访者供图
在标准起草过程中,马德军和他的团队可没少下功夫。他们一边带着问题深入走访调研,一边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如,依托“小核心、大网络”人才架构,联合医学专家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制定更适合老年人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提供了坚实依据。
马德军表示:“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吸收了国内外养老领域的创新和优势,可以说是全球智慧的结晶。”标准化就像是在原创技术和产品应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而且是一座能为行业指引方向的桥。此次由中国牵头发布的国际标准,也为国内养老机器人产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养老机器人并非冷冰冰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养老机构,成为了老年人的“新伙伴”。
在杭州西湖区古荡街道金秋家园民生综合体内,83岁的王阿姨对着机器狗“小西”发出指令:“西西,带我去散步。”“小西”听到后,便乖乖陪着王阿姨一起散步。此外,“小西”还能承担送餐、送药的任务,升级后甚至还能陪老人聊天呢。
在杭州余杭区百丈镇“幸福百龄”联动支持中心,外骨骼机器人则为老人行走提供助力。胡大伯首次体验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爬楼梯后,开心地说:“穿戴着它走楼梯,自己轻松多了。”
然而,当提到养老机器人进入家庭时,老人们却有着自己的顾虑。
王阿姨说:“机器人放在养老院挺好的,我不接受放家里。”她觉得机器人不能和人很好地交流,操作也比较麻烦。要是能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的机器人,那价格肯定贵。
78岁的孙阿姨对养老机器人有些期待,但也不免担忧:“机器人情绪稳定,但是还不够聪明,可能只有设定好的几个功能。”
85岁的施大爷也不看好机器人走进家庭,主要是担心价格和维护修理等费用贵,以及如果出现故障或误操作是否会对老人造成伤害。
机器人冷冰冰、功能有限的“形象”,让不少老年人望而却步。
不过,马德军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未来的机器人是可以有温度的。”从物理层面的温度来说,人形机器人用上“电子皮肤”,可以调节温度,并不会冷冰冰。从精神层面来说,养老机器人可以陪老人聊天,还可以通过语音、表情、交互等“感觉”到老人的情绪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助力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
从心理特征来看,老年人也怕被视为“没用”,他们渴望被看见、被需要。破题关键就在于,通过机器人技术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重拾价值感。比如在养老机器人的辅助下,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可以逛公园、逛超市,重新自立起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甚至不用说话,脑中想法也能转化成指令。
“体力不够补体力,智力不够补智力,还能提供情绪慰藉,通过这些可以让老年人拥有一个更有尊严的独立养老生活,让人生的垃圾时间无限短。这也是我们做研究、做标准的初衷。”马德军说。
在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参与大模型智慧养老机器人的调试。潮新闻记者 姚颖康 摄
马德军还表示,国产电车的快速崛起,也为国内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首先,技术创新是关键。国产电车企业通过不断投入研发,突破了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养老机器人及相关企业也应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人工智能、传感器、人机交互、高能量密度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
其次,产业链协同至关重要。国产电车产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养老机器人产业也应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从零部件供应、整机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协同发展。
最后,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养老机器人企业应注重市场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标准也会不断完善。最近,马德军和团队又抛出了一个新问题——机器人产品会不会出现“失能”问题。在下一版标准中,也许会有更安全、更适老的答案。
“真正实现机器人养老的时间不太好预测。”马德军说,“现在发展势头很好,而且有了标准引领,这一天看似很远,实际也许很近。”
本文介绍了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的发布,阐述了其对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引领作用。探讨了养老机器人走进家庭面临的老人顾虑问题,提出未来机器人可更具温度、助力老人融入社会的观点。同时借鉴国产电车产业发展经验,为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了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等方向,还提及标准将不断完善以应对新问题,虽然实现机器人养老时间难以预测,但前景可期。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