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碧桂园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其2024年年报的相关数据,包括收入、销售金额等情况,同时阐述了公司在面临挑战时优先保交房的举措和成果。此外,还分析了政策利好对碧桂园的积极影响,以及其债务重组的进展和意义,展现了碧桂园在困境中坚守责任、有望重振旗鼓的态势。
在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碧桂园(02007.HK)于3月30日发布的最新年报,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碧桂园公司总收入约2528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72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492万平方米。尽管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但碧桂园始终将保交房放在首要位置,其交付量在行业中持续名列前茅。近三年来,碧桂园累计交房约170万套,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彰显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从财务数据来看,碧桂园总体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公司净资产仍保持为正,2024年更是实现了大幅减亏,净损失额同比2023年大幅收窄82.5%,利润数据也初现筑底的迹象。这一系列数据,犹如在迷雾中亮起的灯塔,为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碧桂园在多方面具备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无论是专业稳定的团队、高效有序的管理、良好的资产状况,还是来自家族的坚定支持和独特的企业文化,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尤其是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和高效执行力,更是碧桂园在困境中前行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公司遭受了暂时性的财务困难,但它积极履行企业责任的态度和行动,让人们相信,经历调整后的碧桂园极有可能重振旗鼓,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政策利好加持,碧桂园亏损大幅收窄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积极动力。进入2025年,央行及住建部等多部委多次重申,将大力推动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稳住楼市股市”,这明确传递出国家稳楼市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信心和预期。随后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在需求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此外,政府收购存量土地和存量房、城中村改造等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
随着各地因城施策的逐步落地,房地产市场延续了回暖向好的态势。购房者的购房意愿明显提升,1 - 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较去年明显收窄,市场“底部共识”正在不断增强。克而瑞地产研究认为,基于中央部委明确稳市场的最新导向,以及土地、新房、二手房市场交易数据的共同企稳,2025年上半年交易量、房价、库存等指标有望持续向好。
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表达了对公司恢复正常经营的坚定信心。她指出:“市场方面,一线城市正在逐步恢复,部分区域也呈现上升趋势。从公司自身来看,我们仍然拥有大量的资产,有优秀的团队、凝心聚力的文化以及家族的持续支持,这些都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碧桂园的财报数据也能看出积极的变化,2024年公司净损失额同比2023年大幅收窄82.5%,利润数据初现筑底迹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仍高达1.04万亿元,高于总负债金额,净资产仍有513亿元,这无疑传递出关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积极信号。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逐步复苏,未来碧桂园重回健康经营轨道仍具备良好的基础。
债务重组有序推进,若完成有望确认大量重组收益
除了市场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的积极变化,碧桂园的债务重组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公司积极主动地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探讨了包括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债务期限的合理延长以及融资成本的适度降低等多种主动债务管理举措。目前,公司正在与债权人就重组方案的细节进行深入磋商,并努力争取相关债权人的支持。
此前,碧桂园已于1月9日公告宣布了其境外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这标志着公司境外债务重组取得了重要进展。知情人士透露,完成境外重组后,该部分债务将进入新的协议安排,可视为化解了针对控股公司境外债务的违约风险。此外,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公司有望确认数百亿大额重组收益,净资产将逐步大幅增加。
2025年以来,房企在债务重组及企业重整方面不断传来新消息,包括碧桂园、融创、龙光、远洋等房企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分析人士认为,面临阶段性困境的房企通过债务重组减轻债务压力,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同时也能释放出更多资源用于保障房屋按时交付,使房企能够更专注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交房进度,从而增强购房者的信心。从长远来看,房企打破债务僵局,恢复正常经营进入正向循环,既能为业主、投资者以及合作伙伴带来更加可靠的保障,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克而瑞地产研究指出,近期一系列的政策利好,让房企和债权人看到了行业的更多希望,有利于推动房企债务重组和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坚守责任不躺平,近三年累计交房170万套
尽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碧桂园从未选择“躺平”,而是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困境。一方面,公司积极筹措资金保交房,通过促进销售、盘活资产等方式,2022年以来已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最大限度削减支出,大幅压降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优化组织架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促使2024年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在此前基础上继续下降40.2%。
此外,碧桂园成立至今,控股股东及家族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多种方式已累计支持集团总额约416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其中2021年至今累计向公司提供折合约9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等现金支持,这充分展现出了控股股东及家族对公司的强烈信心和坚定支持。
虽然遭遇了阶段性困难,但碧桂园始终坚持优先保交房。2024年,碧桂园累计交付房屋超38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4608万平方米,涉及31省242个城市。近三年来,碧桂园已累计交付房屋约170万套,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单上持续领先。杨惠妍明确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重点工作以保交房为主,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好准备。她坚定地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怀抱信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事情就能向前推进。即便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公司也能在曲折中成长,在挑战中前进。”
本文围绕碧桂园的发展情况展开,详细阐述了其在2024年的经营数据、保交房成果、财务状况、政策利好下的市场前景以及债务重组进展等方面。尽管面临挑战,但碧桂园坚守责任,积极应对,在多方面展现出积极的变化和发展潜力。随着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和自身债务重组的推进,碧桂园有望在未来重回健康经营轨道,实现重振旗鼓,同时也将为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