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公大学堂”第六期在福州举办,探讨人工智能背后的统计力量

3月29日在福州举办的第六期“陕公大学堂”的相关情况,包括福建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飞文的致辞内容,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统计学的关系,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朱利平教授的主题演讲要点,最后提及了参加讲座的人员。

在科技浪潮不断翻涌的当下,3月29日,一场聚焦前沿科技与传统学科融合的学术盛宴——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六期“陕公大学堂”在福州盛大举办。福建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飞文受邀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陕公大学堂”第六期在福州举办,探讨人工智能背后的统计力量

叶飞文在致辞中指出,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发展,其影响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令人惊叹。我们可以看到,AlphaGo在围棋领域击败人类顶尖棋手,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强大计算和决策能力;ChatGPT实现了与人类自然流畅的对话,开启了人机交互的新时代;自动驾驶汽车在街头自如驰骋,让人们对未来出行充满期待;DeepSeek更是深度影响了全球AI的发展格局,推动着人工智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而在这些令人瞩目的人工智能成果背后,算法与技术的支撑离不开统计学的深厚基础。

从历史的维度去探寻,统计学的诞生远远早于计算机科学。早在18世纪,贝叶斯就提出了由果寻因的概率框架,为后续的统计推断奠定了基础;19世纪,高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误差,使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更加科学;20世纪,费希尔提出的假设检验,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严谨的方法。这些经典的统计理论为现代数据科学搭建了坚实的基石。如果把数据比作人工智能的“燃料”,那么统计方法就是将这些燃料转化为动力的“推进器”。没有统计方法的指引,人工智能就如同在茫茫数据海洋中失去罗盘的航船,难以找到前进的方向。

叶飞文进一步强调,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统计工作的基本理念、生产方式、统计方法和调查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统计学的核心精神在于从不确定性中寻找规律,而这恰恰也是AI技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人工智能与统计智慧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双向奔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必将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我们应当紧跟时代转型发展的步伐,大力加强统计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快统计人工智能化的进程,积极推动大数据、大模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统计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朱利平教授带来了《人工智能与统计智慧》的主题演讲。朱利平教授紧密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了统计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他明确指出,统计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基石,不仅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还在算法设计等方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省统计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们都积极参加了此次讲座,共同聆听前沿的学术观点,为未来的工作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第六期“陕公大学堂”在福州举办,福建省统计局局长叶飞文致辞强调人工智能背后离不开统计学支撑,二者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应加强统计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朱利平教授演讲探讨了统计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作用,省统计局相关人员参加了讲座。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967.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