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聚焦黎城县上遥镇靳曲村黄芩育苗基地,随着气温回升进入起收高峰。介绍了黎城适宜黄芩生长的环境条件,振东制药在当地的种植模式及成效,新型起收机对收获的助力,以及黎城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增收的情况。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当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大地,气温逐渐回升,春耕的号角在广袤的田野中吹响。此时,黎城县上遥镇靳曲村的黄芩育苗基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药农们正紧紧抓住这宝贵的农时,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幼苗起收和分拣工作。他们的辛勤劳作,就像为全年黄芩产业发展精心埋下的种子,将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
黎城县犹如一颗镶嵌在太行山西麓的明珠,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这种气候环境,与黄芩喜爱温暖、能够耐受干旱的生长习性简直是天作之合。再看黎城县境内的土壤,主要以沙壤土和腐殖土为主,土壤的pH值保持在6.5 - 7.5之间。这样的土壤透气性极佳,而且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就像是为黄芩根系发育量身定制的温床。在这样优越的土壤条件下生长的黄芩,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能够达到2.5%以上,品质十分优良。
种植部经理冯秀堂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黄芩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而我们这里气候温和,就像给黄芩盖了一层温暖的被子;光照充足,让黄芩能够尽情地进行光合作用;排水良好,又避免了积水对黄芩根系的伤害。可以说,这里的环境就像是为黄芩专门打造的生长乐园。而且,当地原本就有一定的中药材种植基础,这为我们与农户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携手共同推动黄芩种植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振东制药秉承着“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在黎城这片土地上大展拳脚。他们不仅种植了500亩黄芩,还种植了500亩党参,这1000亩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采用“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就像是一个强大的引擎,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还为附近的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史克琴笑着说:“我家就在靳曲村,每年农闲的时候我就过来帮忙。在这里干活,和姐妹们一边聊天一边工作,时间过得很快,而且还能守着家就把钱挣了,心里别提多舒服了。”
在黄芩苗的起收时节,放眼望去,金色的黄芩如同繁星般遍布在沃野田畴之上。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使用了新型黄芩起收一体机,整个收获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收获进度加快了8.6个百分点,每亩还能多起出100多斤黄芩。而且,这种新型机器大大减少了黄芩的遗漏情况,有效地提高了产量。种植部经理冯秀堂介绍说:“现在挖出来的黄芩会重新进行倒栽。等到秋天再次挖出后,我们会在这里进行筛选,把优质的黄芩挑选出来送到总部,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切片后,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黎城县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本地独特的自然条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突出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和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黄芩、党参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就像为农民增收系上了一条坚固的安全带,带动着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一颗小小的黄芩,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浑身都是宝的黄芩,已然成为了黎城道地中药材种植的一条崭新路径,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围绕黎城县上遥镇靳曲村黄芩育苗基地起收高峰展开,阐述了黎城适合黄芩生长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介绍了振东制药的种植模式及带动村民增收情况,提及新型起收机对收获的积极影响,最后指出黎城县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黄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途径。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