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人与人工智能合作中的文化差异

本文围绕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展开,介绍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的观点,指出人与智能机器关系的转变,还阐述了一项关于人们与人工智能合作的研究,揭示不同地区人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差异及其对自动化发展的影响。

3月27日消息,据外媒TechXplore报道,德国慕尼黑大学(LMU)心智哲学研究主任尤尔吉斯・卡普斯(Jurgis Karpus)博士提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落地,日常生活场景将决定我们如何与智能机器共享道路。

研究揭示:人与人工智能合作中的文化差异

他强调,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标志着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正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简单的“工具使用”,如使用谷歌翻译或ChatGPT这类软件,转变为必须在现实世界中与它们进行“直接互动”。

在近期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一项研究中,德国慕尼黑大学(LMU)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人员有了有趣的发现。相较于和同样合作的真人打交道,人们更倾向于占人工智能的便宜。卡普斯解释道:“毕竟,在交通中抢占机器人的道路不会伤害它的感情。”

研究团队采用行为经济学的经典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博弈论实验。他们让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受试者在两种选择中做出决定,要么利用对手获取更多利益,要么选择合作。实验结果显示,当对手是机器而非人类时,受试者更容易做出自私的选择。

不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们利用合作型机器的倾向存在地区差异。相对而言,美国和欧洲的人更常利用机器人,而日本人的行为有所不同。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差异与“负罪感”相关。在西方,人们占别人便宜时会感到内疚,但占机器便宜时则没有这种感觉。而在日本,无论对象是人还是一台友善的机器人,人们都会产生同样的负罪感。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会对自动化的发展产生影响。卡普斯指出:“如果日本人像对待人类一样尊重机器人,那么东京的全自动出租车或许会比柏林、伦敦或纽约更早普及。”

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背景下,人与智能机器关系的转变,以及不同地区人们在与人工智能合作时的态度差异。研究发现美国和欧洲人更易占机器人便宜,而日本人因负罪感差异对机器人更尊重,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影响自动化在不同地区的发展进程。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229.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