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联动帮扶,让连平群众拥有身边“医靠”,连平医疗“五级”联动:提升诊疗质量,降低就医成本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通过“五级”联动帮扶项目,实现基层医疗的巨大转变。以赖阿伯的就医经历为例,展现远程诊疗给患者带来的便利,还介绍了该项目的起源、运作模式、资源共享情况以及带来的诊疗量提升和费用降低等成效。

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居民赖阿伯顺利出院。回想起之前的经历,他仍心有余悸:“当时我突发呼吸困难和胸腔积液,情况十分危急。幸好在家门口就能通过连平县医院与专家进行线上指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天,赖阿伯在家中突然晕倒,家人惊慌失措,赶忙将他送到附近的隆街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卫生院的接诊医生面对赖阿伯颇为复杂的病情,迅速接通了连平县医共体信息系统。很快,县人民医院的专家通过“云端”进行会诊。专家们经过仔细分析,给出了准确的诊断结论和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在线指导镇卫生院的医生按照方案进行治疗。在住院治疗期间,赖阿伯的症状逐步缓解,两周后便顺利出院。

隆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江志景感慨地说:“过去,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一旦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只能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患者不仅要经历舟车劳顿,到了上级医院后,还要重新排队挂号、交费、找科室、开检查单,整个过程非常烦琐,还很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如今,“五级”联动帮扶项目的落地,让基层医院搭上了远程诊疗的“高速路”,为群众提供了身边可靠的“医靠”。

这一显著变化始于2021年广东省开展的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紧密型帮扶。当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3位专家先期进驻河源市人民医院。到了2024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又与河源市下辖连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框架协议,搭建起纵向贯通“五级”(省—市—县—镇—村)的联动医疗帮扶项目。经过3年的努力,河源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并且在全国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每年跃升一个等级。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介绍:“与过去的‘一对一’帮扶模式不同,这个项目由省人民医院牵头,与河源市人民医院全面对接,进一步深化了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均衡配置。市、县、镇各级医院在作为受援医院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对下级医院的帮扶指导工作,从而形成了一个高效联动、各尽其责的帮扶协作网络。”

记者走进连平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诊断中心,看到信息系统里,全县13家乡镇卫生院的影像检查资料一应俱全。医生们围坐在电脑前,一边认真阅片,一边热烈交流患者的病情。

连平县卫健局局长韦曼婷介绍,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各个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张网”。检查检验、救治诊治等医疗服务资源实现了“一键共享”。

除了信息共享和远程会诊,各乡镇卫生院还能开展一些本院不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查项目,如CT、核磁共振等。患者只需按照卫生院的收费标准缴费预约,就可以到县医院进行检查,实现了“基层申请、基层收费、上级诊断”的利益共享机制。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群众就医,又节省了就医费用。

隆街镇隆兴村村民郑女士是一名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要经常复查甲状腺功能。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每次都要坐车到县城,就为了抽一管血做检查,非常麻烦。现在在镇卫生院就可以抽血检查,当天就能拿到县人民医院传回来的检验报告。”原来,镇卫生院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后,会由物流公司送到县医院检验,检验结果通过线上回传共享。

随着诊疗质量的提升,就医费用也明显下降。2024年,连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同比增长69.71%,其中门急诊人次占比提高了13.37%。与此同时,全县门诊和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同比分别下降4.42%和6.96%。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通过“五级”联动帮扶项目,实现基层医疗资源共享、远程诊疗等便利,提升了诊疗质量,还降低了就医费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体现了该项目对基层医疗的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075.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