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竞争激烈,新技术冲击传统文化产业的形势。详细介绍了广东国有文化企业在江门开平举行的经营管理创新案例交流活动中,相关负责人对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企业在技术推动内容生产变革、变革组织释放生产力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在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AI技术宛如一股强大的浪潮,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面貌。与此同时,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新技术如同锋利的刀刃,对传统文化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国有文化企业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又该如何挖掘新的增长点,在市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呢?
“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项!”日前,在江门开平举办的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案例首场交流活动上,省属各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代表们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他们都强烈地表达出对于创新发展的迫切渴望。不少代表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积极“拥抱”创新,强化数字化变革,以创新引领系统性变革,国有文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重塑核心竞争力。
以技术推动内容生产变革
今年以来,像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热浪。传统媒体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拥抱”AI的步伐逐渐加快。例如,“南方 +”等平台推出了以AI辅助生产的视频,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羊城派”等新闻客户端接入AI大模型,提升了新闻资讯的生成效率和质量。
在交流活动中,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利用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赋能企业发展。特别是传统媒体,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
来自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负责人在交流中指出,要推进媒体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必须打破固有的“新闻机构”思维定式,突破束缚自身发展的“边界”,构建全新的业务生态。
“新闻 + 政务服务”“新闻 + 教育”“新闻 + 电商”“新闻 + 文化”“新闻 + 旅游”……不少负责人提出,要让新闻机构实现华丽转身,转变为“智慧服务平台”“数据枢纽”“文化产业平台”,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变革组织释放生产力
广东的传统媒体在组织变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培育“南方名记”,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网红,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流量;聚焦财经、法治、学术、美食等“小而美”赛道,通过建设融媒体工作室,深耕垂直领域,成功打造出“老广的味道”等爆款IP;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创新,建立具有良好品牌和经营效应的融媒IP矩阵,提升品牌价值和经营增量。
从传统的业务部门条块分割模式,到如今的“名记”工作室、融媒体工作室等“项目制‘敏捷团队’”,传统媒体的机制正在经历着一场重要的变革。
近年来,为了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建设,广东各媒体纷纷设立“内部创新孵化机制”“爆款奖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运营项目、积极推出爆款IP,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在交流中,各媒体负责人介绍融媒体工作室建设时,都强调了鼓励以业务发展、成效提升为优先原则,跨部门、跨领域建立灵活高效的执行团队。全媒体资源向工作室开发、拓展倾斜,各工作室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创造新的增量。
不难看出,融媒体工作室已成为广东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和经营上的新锐“先锋”,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围绕科技变革下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展开,指出创新是必由之路。企业通过技术推动内容生产变革,如应用AI等技术,拓展业务生态;同时变革组织,建设融媒体工作室,释放生产力。融媒体工作室成为内容生产和经营的新力量,助力广东国有文化企业在竞争中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