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糖酒会展开,引导人们关注四川各大博物馆画像砖上藏着的汉代“糖酒会”。详细介绍了酿酒画像砖还原的“当垆卖酒”场景,以及汉代老人凭“鸠杖”领取粮食酒肉的情况,还提及东汉制盐画像砖展现的制盐工艺,带领读者领略汉代的生活风貌和文化。
酿酒、卖酒、宴饮、宴乐……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在四川各大博物馆的汉代画像砖上一一呈现,仿佛一场跨越千年的“糖酒会”,正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瞧,这是东汉羊尊酒肆画像砖,静静地收藏在四川博物院里,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如今,我们熟知的“开门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在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里,记载的却是“八件事”,其中还包含了“酒”。到了元代,酒因为算不上生活必需品而被剔除,这才余下了“七件事”。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没有糖呢?其实古人不仅喜爱糖,而且擅长制糖。不过相比之下,他们对酒的需求似乎更为旺盛。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蜜酒》诗中写道:“巧将蜜蜂炼玉液,胜似金丹万倍强。”这里说的就是用蜂蜜来酿酒。
3月25日,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盛大启幕。人们在热闹地逛糖酒会之余,不妨移步四川各大博物馆,那里的画像砖上,藏着一场独特的汉代“糖酒会”。
1. 酿酒画像砖还原“当垆卖酒”
在四川汉墓出土的石刻中,有酿酒、羊尊酒肆的画像砖,有宴饮宴乐的陶俑,还有展现酿酒场景的庖厨画像石。这些珍贵的文物,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我们一秒穿越到汉代,亲眼目睹蜀地酿酒、卖酒的真实场景。
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画像砖就像是古人的“朋友圈”,定格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四川是中国画像砖、画像石的主要流行区域之一,从西汉中后期开始流行,盛行于东汉,一直延续至蜀汉初年。在四川博物院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中,酿酒、酒肆、羊尊酒肆这3块东汉画像砖,让汉代蜀地的酿酒场景变得鲜活起来;成都博物馆的曾家包庖厨画像石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也能寻到酿酒的身影。
东汉酿酒题材画像砖,是极具四川特色的汉代遗存。酿酒业在两汉时期是规模较大的手工业,酒肆作坊在都市和乡镇广泛分布。1975年出土于新都县新农乡(今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的东汉画像砖,清晰地展现了酿酒、沽酒的情形:有瓮形酒具,有一大瓮待售的成酒,还有售酒者、买酒者、运酒者,仿佛能看到当时小酒肆作坊生产与销售的热闹场面。在汉代的巴蜀地区,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都喜爱饮酒。西汉时期文学家、蜀郡资中人王褒曾在《僮约》中规定,家仆“欲饮美酒,唯得染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可见当时饮酒是很有讲究的。
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了蜀人作酴(tú)酒法的技术:“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二斤,密泥封。”蜀人选择在冬天用流水、小麦制酒,先用瓮密封好,等来年正月后,开缸去曲渣。随后,用曲汁和谷米适度蒸煮后搅拌,再装入酒瓮密封,等待几十天后就能开坛畅饮。由此可以看出,蜀地生产的酴酒,是用小麦造曲,谷米酿酒,并用陶瓮作容器装酒,这与四川出土的酿酒画像砖中的场景十分契合。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成都平原自然环境优越,是沃野千里、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因为如果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余粮来酿酒呢?
画像砖上,奔跑逗乐的顽童,运输酒瓮的独轮车,青铜羊尊形状的酒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都让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它弥补了传统文献对汉代市井生活描述的不足,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烟火气。
“当垆卖酒”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讲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因生活困顿,临街开酒坊卖酒的故事。东汉酿酒画像砖高度还原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酒创业”的场景——一人衣袖高挽立于釜边酿酒,绾髻女子似在指挥,还有酒客用独轮车推着酒瓮而去。画像砖定格了近2000年前的女子,在劳作中撑起了“半边天”。
2. 汉代老人可“凭证”领取粮食酒肉
汉代也有“老年证”,不过这个“老年证”可不是小本本,而是一种叫“鸠杖”的实用物。存放于四川博物院的东汉养老画像砖,就是汉朝优待老人的真实写照:画像砖上一个跪于粮仓前的老者,肩头扛了一根鸠杖。汉代对老人格外照顾,70岁以上的老人地位比肩“六百石”官员。他们持鸠杖免劳役赋税、享受官府发放的粮食酒肉。
在东汉时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重要的商品。四川博物院藏的3块画像砖,也佐证了文献有关这方面的记载。
出土于今天成都邛崃的一块东汉制盐画像砖,曾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这块画像砖真实记录了近2000年前四川人的制盐工艺——层峦叠嶂的山间,有人在汲卤、烧灶、背柴,还有人狩猎,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井盐的生产,需先凿井取卤,而后设灶煎制。东汉人制盐已经颇具科技范儿。当时凿井技术有所进步,已经出现了“深六十余丈”、约合138.24米的盐井;其次是采用楼架方式,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提高采卤效率;并且在煎盐时采用温锅热卤水以蒸发水分,节约燃料。
在糖酒会上尽情逛吃逛喝之后,不妨到博物馆里寻根溯源,与古代“糖酒会”来一次同框,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你觉得呢?
本文通过介绍四川博物馆汉代画像砖上的内容,包括酿酒、卖酒场景,汉代老人凭“鸠杖”领取粮食酒肉,以及东汉制盐工艺等,展现了汉代丰富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呼吁人们在逛糖酒会之余到博物馆探寻古代“糖酒会”,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