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量子计算展开,讲述了谷歌高管认为量子计算实际应用约在五年后到来,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特性及初步应用方向,还提及科技巨头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同时指出该技术面临的挑战。
在科技的前沿领域,量子计算正吸引着无数目光。谷歌一位投身于量子计算机研究的高管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或许距离我们仅仅剩下五年时间。
美东时间周二,根据CNBC的报道,谷歌量子AI硬件部门负责人Julian Kelly阐述了量子计算机的巨大潜力。他认为,量子计算机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比如开展尖端物理学的研究,还能生成新型数据。Kelly明确表示:“我们觉得大约五年之后,量子计算机会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能够解决那些只有量子计算机才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然而,就在周二,量子计算概念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多数股票下跌,昆腾盘中跌幅超过7.5%,微美全息一度跌幅超过4.4%。不过,IONQ、QBTS、QTUM、ARQQ、QUBT、霍尼韦尔跌幅有所收窄,午盘时曾分别跌超4.1%、7.3%、0.5%、7.7%、5.9%、0.7%。IBM先是涨近1%,之后涨幅收窄。
那么,量子计算真的临近实用拐点了吗?
这一观点得到了量子计算领域专家的认可。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传统计算机只能处理0和1的二进制信号,而量子计算机基于“量子比特”(qubit),能够同时处理多个状态。这种独特的特性,让量子计算机在处理某些复杂问题时,其能力远远超越了传统计算机。
Kelly进一步表示,量子计算的初步应用可能会聚焦在模拟尖端物理学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传统计算机往往难以胜任,而量子计算机有望突破这一局限,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此外,他还提到,量子计算机有可能生成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的数据,但目前这一用途还只是处于“推测性”阶段。
如今,科技巨头们在量子领域的竞赛正在不断加速。
在谷歌取得一项重要突破之后,量子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去年12月,谷歌宣布在量子计算的错误修正方面取得了进展,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突破为实现可用的量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目前,谷歌的最先进量子计算机拥有105个量子比特,不过专家指出,要实现广泛有用的应用,量子计算机可能需要拥有100万个甚至更多的量子比特。
与此同时,微软在量子计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2月,微软推出了新的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该芯片的工作原理依赖于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这一创新使得量子计算更接近实际应用。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表示,创造这种新物质状态是为了让量子计算机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此外,英伟达虽然并不生产量子处理器,但该公司在上周举行了一个“量子日”活动,邀请了12家领先的量子公司、亚马逊和微软等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量子技术的未来潜力。
尽管量子计算技术前景十分广阔,但它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今年1月曾表示,可能需要15年甚至更长时间,量子计算机才会真正进入市场并实现有用的应用。这一言论引发了多家上市的量子公司股价大跌。不过,黄仁勋上周对这些言论做出了澄清,他表示自己1月份对量子计划时间表的判断是错误的,但仍强调该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指出:“量子计算当然有潜力,所有人都希望它能够带来非凡的影响,但这项技术的复杂性超乎想象。”
本文介绍了谷歌高管认为量子计算五年后将迎来实际应用突破,阐述了量子计算机特性及初步应用方向,还展示了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同时也指出量子计算虽前景广阔,但面临技术复杂等挑战,距离广泛实用仍需时日。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