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径与行动”论坛展开,着重介绍了北京大学姚洋教授针对全球南方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经济发展、减贫以及能源转型等问题所发表的观点。
在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盛大举行了“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径与行动”论坛。在此次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诸多关键问题。
当谈到全球南方在全球化浪潮中所面临的挑战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姚洋分享了他的深刻见解。他指出,与北半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半球目前最大的挑战依旧是经济发展和减贫。姚洋强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全球约80%的人口都生活在南方地区。作为一名发展经济学家,我绝不希望看到世界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
姚洋进一步认为,南方国家当下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和抗击气候变化之间需要找到协调的平衡点。如果不能实现这种协调,南方国家将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大风险。他严肃地警告:“要是我们任由当前的能源消耗模式持续下去,那么所有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都将白费。”
3月26日当天,姚洋在“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径与行动”论坛上进行了发言。该论坛由博鳌亚洲论坛主办,众多与会者认真聆听了他的观点。
在探讨如何实现全球南方更美好的未来时,姚洋提到了能源转型的问题。他表示:“中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对于印度、印尼等南方大国而言,它们迫切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来实现经济增长。我坚信,存在着可行的方法和路径,能够推动全球南方实现能源转型。”
他以电信领域为例进行说明,指出全球南方在电信发展上基本上跳过了模拟机时代,直接迈入了数字时代。对于能源转型,同样可以借鉴这种跨越式发展的模式。目前,发达国家的太阳能、风能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关键在于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将技术和资金合理地整合起来。
姚洋还指出,虽然世界银行目前已经有相关的融资机制,但这些机制比较分散,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国家是否自愿参与。因此,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可以推出一些新的举措,助力南方国家实现能源转型。
对于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姚洋认为:“中国当然可以为全球南方的能源转型做出贡献,但如果仅仅依靠中国来推动这件事,美国和欧洲等国可能会对中国的动机产生怀疑,认为中国别有企图。所以,比较合适的方式是由国际组织牵头来开展相关工作,中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围绕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径与行动”论坛,介绍了姚洋教授对全球南方面临的经济发展、减贫和能源转型等挑战的看法,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不应被忽视,指出南方国家需协调发展与气候变化问题,并提出国际组织应牵头助力南方国家能源转型,中国可参与其中。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