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太秋柿、淫羊藿以及“短平快”等特色产业,调整农特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的情况。
近年来,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按照“一村一特”、高质高效、富裕富足的发展目标,花桥镇科学合理地调整农特产业结构,有条不紊地推进产业链的延伸、补充和强化,致力于做优做精“一村一特一品”,为乡村振兴持续不断地注入强劲动能,努力达成农业稳定增产增效、农民稳步增加收入的美好愿景。
太秋杮——让生活越来越“甜”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花桥镇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在凯镇村的太秋甜杮基地里,几名中年妇女正不辞辛劳地为果树进行深度松土、除草和施肥工作。她们期待着春雨的滋润,好让果树能充分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农场主甘德发更是忙碌不已。他逐棵仔细察看甜杮的生长状况,检查果树是否受到倒春寒的影响,认真查看有无病虫害。同时,他还对部分枝条进行科学修剪,确保果树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为了今年甜杮生产实现增产能、提品质、促增收的目标,他可谓是下足了“绣花功夫”。
瞧,甘德发正在自己的太秋甜杮基地里认真地修剪枝条。
王明慧是新桥社区的脱贫户,尽管已经60多岁,但她依然积极投身到果园管护工作中。只要果园有用工需求,她都会坚持每天务工来增加收入。她开心地说:“我们上班8小时有90块钱,上班9小时有100块钱,而且上班期间老板还提供午餐呢。”
石阡县德发家庭农场是一家集科学种植、高效管理、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特产业。据甘德发介绍,他一共种植了110亩太秋甜杮,其中现有投产果园60亩,半投产果园30亩。农场常年能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个,每年帮助农民务工创收12万元以上。去年,他的60亩投产果园产量达到3万多斤,实现产值30余万元。
淫羊藿——让动能越来越“强”
笔者来到坪坡村的淫羊藿种植基地,只见淫羊藿伴随着萌发的春意,已经长到了十多厘米高。嫩绿的叶片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多个来自基地周边村组的中老年妇女,三个一排、两个一列地蹲在垄上,正一颗一颗地仔细除去苗株间的杂草。坪坡村团岭组村民郭远强说:“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只能到基地上来做些手上活,不过每天还能挣到100块钱呢。”
看,坪坡及周边村的中老年妇女正在淫羊藿基地里认真除草。
坪坡村为了盘活闲置土地和林下资源,将200亩林荫地流转给贵州大客家实业有限公司种植淫羊藿。这片基地成为了带动群众稳定务工创收的重要载体。
淫羊藿基地负责人刘万斗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基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余个,务工人次达2200余人次,群众务工创收22万余元。生产淫羊藿3200多公斤,总产值达65万余元。去冬今春,我们又在坪坡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620亩,继续拓展淫羊藿种植产业链,为持续推进‘强村富民’注入强大动能。”
短平快——让日子越来越“火”
春风轻轻吹拂着夕阳下的北坪坝区,数百亩油菜荡起一层层金黄色的涟漪,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芬芳。刚刚放学的孩子们在春天的花海里尽情地徜徉、奔跑、欢笑,那场景十分欢乐。
北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宁雨介绍,该村去年秋冬采取“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种植了1100亩油菜。今年,该村转变为“合作社 + 企业 + 大户”的生产模式,在坝区集中连片种植辣椒500亩、高粱150亩等“短平快”特色产业。目前,种子、肥料、农药都已采购完毕,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土地翻犁工作。
这是北坪坝区去年丰收的高粱。
北坪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仅仅是花桥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花桥镇党委书记何廷龙介绍说:“去年,全镇采取‘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 + 企业 + 大户 + 农户’的生产模式,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油菜9500亩,为继续唱响‘花桥菜油’特色品牌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活力。”
据了解,今年全镇17个村(社区)计划种植辣椒2300亩、高粱400亩,积极搭建助农增收平台,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通过发展太秋柿、淫羊藿和“短平快”等特色产业,不仅调整了农特产业结构,还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