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我国消费市场回升向好的现象展开,分析了消费向好的原因,包括政策给力和消费者信心与预期的改善,还提及为提振消费所采取的增收减负等措施,最后展望了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
当春天的脚步轻盈而至,大地渐渐褪去冬日的寒意,迎来了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宛如春日里温暖的阳光,传递出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在今年1 - 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现了4.0%的增长,这一增速相较于上年全年加快了0.5个百分点,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一股浓浓的春日暖意。
消费市场呈现出的良好态势,首先要归功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振消费被摆在了首要位置。新年伊始,全国人民就收到了一份丰厚的政策大礼包——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具体来看,今年将发行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门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500亿元。而且,补贴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新增了手机、平板等3类数码产品,以及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等。这些政策举措,无疑为消费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根本上来说,消费向好体现了消费者信心和预期的显著改善。德意志银行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有了大幅提升。在受访者中,有52%的人表示愿意增加他们的可自由支配支出,这一比例达到了一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调查还发现,预期年内收入增加的受访者比例连续第二个季度呈现上升趋势。
信心的建立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老百姓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不仅仅考虑当下手中的资金,还会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的盘算。比如,能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工资收入的增长能否跟上物价的涨幅,以及老人看病是否有保障、小孩入学是否有妥善安排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老百姓最终的消费决策。因此,提振消费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能仅仅从供给侧入手,更需要同时从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致力于促进居民增收减负,让老百姓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办、国办近期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个方面共30项重点任务。其中,除了“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等旨在提高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的内容之外,还有一大亮点,就是通过增收减负来提升消费能力。例如,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强化农民增收保障等举措,其目的就是让大家“有钱花”,从而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消费的深层次问题。
随着《行动方案》的加快落地实施,今年我国消费市场有望释放出更加充沛的活力和更加强劲的动力,为中国经济巨轮的行稳致远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指出我国消费市场在1 - 2月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主要得益于政策给力和消费者信心与预期的改善。强调提振消费是系统性工程,需从供需两侧发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实施有望推动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