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相宜本草,介绍了其新任CEO张舸离职情况,回顾了近年来该公司高层人事变动频繁的现象,还阐述了其坎坷的上市之路。同时,对当下中国美妆市场的规模、销售渠道变化以及品牌格局进行了描述,最后指出相宜本草虽在探索转型,但突围前景未知。
3月25日,媒体有了新消息传出,相宜本草的新任CEO张舸已经离职,当下公司的整体运营工作由现有的团队负责。张舸是在2024年年中走马上任的,值得注意的是,他是该公司近一年内第二位离职的CEO。早在2024年6月底的时候,相宜本草的前CEO兼总裁俞巍就已经离职,随后由前金红叶纸集团有限公司CEO张舸接任。
实际上,相宜本草在近年来经历了多次高层人事的变动。公开的报道表明,在2020年俞巍接棒之前,相宜本草至少经历过9次高层人事的震荡。高层频繁的变动,无疑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除了高层人员变动频繁这一问题,相宜本草近年来的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曾经两度终止IPO。
相宜本草成立于2000年,在同一时期的国货美妆品牌有珀莱雅、丸美股份、华熙生物等。2008年,相宜本草获得了今日资本8000万元的投资,成为了首个引入风投的日化企业。到了2012年,公司营收成功突破20亿元,并且首次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募资7亿元用于渠道建设和信息化升级。从招股书的内容来看,在2009 - 2011年期间,相宜本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77亿元、7.5亿元、13.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221.52万元、1.16亿元和1.35亿元。2012年,相宜本草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呈现出了较高的增长态势。那个时候,珀莱雅在2013年营收才为14.3亿元,贝泰妮更是没什么名气,华熙生物的化妆品牌在当时也还没有打出知名度。可以说,相宜本草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国货化妆品的龙头企业。
然而,到了2014年,公司却突然撤回了上市申请。时任相宜本草总裁的严明解释称,这是战略调整和商超渠道环境变化所导致的。2020年,相宜本草重启了IPO计划,随着重启上市计划的消息传出,同年7月俞巍接棒成为了新一任执行总裁。2022年11月,证监会网站披露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可到了2024年,上市进程再度终止。这家曾经的国货美妆龙头,其资本化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此前,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离职对于品牌发展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战略规划和市场策略连续性方面。当然,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公司后续的管理层调整和战略部署能力。如果公司能够迅速稳定局势,并继续推进既定的发展战略,那么高管离职带来的短期波动可能会得到有效控制”。
当下,中国美妆市场规模庞大并且持续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保持着万亿级规模,化妆品企业突破了5700家。不过,整体增速有所减缓,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中国香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销售渠道方面来看,线上交易规模在2024年同比增长5.86%,达到了6910.52亿元,占比高达64.35%;而线下规模同比下滑2.28%,为3827.7亿元,占比为35.65%。
在品牌格局方面,呈现出国货崛起与国际品牌调整并存的局面。国货美妆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出色,例如珀莱雅在2023年营收89.05亿元,同比增长39.45%,在2024年“6·18”更是超越欧莱雅登上了天猫护肤类目品牌榜第一;韩束在2024年“6·18”位列抖音美容护肤类榜单首位。毛戈平公司于2024年12月10日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了“国货高端美妆第一股”。在彩妆领域,花西子、完美日记、彩棠等国货品牌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相宜本草也在不断地探索转型与提升。然而,当下美妆行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市场饱和度持续攀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这些举措能否助力相宜本草突围谋变,目前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本文围绕相宜本草展开,指出其存在高层人事变动频繁和上市之路坎坷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当下中国美妆市场的规模、渠道及品牌格局情况。相宜本草虽曾是国货美妆龙头,但如今面临激烈竞争,虽在探索转型,但其未来能否突围仍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