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新希望董事会换届展开,讲述了实控人刘永好退出董事会这一事件,同时介绍了新当选董事的背景和能力,还回顾了新希望在刘畅接班后的发展历程,包括曾经的高光时刻和遭遇的困境,以及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在3月19日发布的新希望(000876)第九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中,我们看到了一则备受关注的消息。此次会议选举出6位董事当选第十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刘永好并不在这新一届董事会的名单之中。
这一变动意义重大,要知道,刘永好自1998年新希望上市起就一直担任公司董事,至今已经长达27年之久。如今,他将正式退出新希望六和公司的董事会。
新董事是何来头?
当我们将新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名单与现任第九届的进行对比时,会发现刘永好和另一资深董事王航退出了董事会。不过,刘畅、张明贵、李建雄、周伯平4人继续保留在董事会中。而填补董事空缺的陶玉岭和杨芳,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专业能力出众的人士。这两人的加入,或许是公司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需求而做出的重要决策。
在2024年,新希望的营收结构中,饲料业务依然是最大的营收来源,其营收占比超过了66%,而生猪养殖业务的营收占比则稳定在30%左右。但从盈利情况来看,公司饲料业务的利润率保持相对稳定,可生猪养殖业务却因为猪价的频繁波动,成为了近几年公司亏损的主要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猪产业事业群总裁任职经验的陶玉岭得到重任,也就不难理解了。在2024年,陶玉岭以执行总裁的身份出席了当年的年度股东大会。在会上,他着重强调,对于新希望而言,养猪规模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实现盈利,那么这样的规模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他提出了“养好猪”的全新理念,倡导公司从传统的生产思维向经营思维进行转变。过去,公司在生猪养殖方面过于注重从祖代环节到育肥环节的单一环节猪群数量,这导致各个环节相互孤立,人员效率不高,而且还使得育肥环节的成本不断被推高。
与陶玉岭一同加入董事会的还有杨芳。她是新希望集团的领导小组成员和首席财务官,拥有极为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她曾在新希望担任监事,还担任过新乳业监事会主席等职务,对新希望集团的财务状况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
如今,无论是新希望还是其他养猪龙头企业,都已经告别了过去盲目追求规模增长的旧模式,在这个阶段,成本控制显得尤为关键。而杨芳的专业背景,无疑将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底,新希望正式迈入“持久战的第二阶段”。此时,公司猪产业育肥成本已经成功降至14元/公斤以下,公司负债率也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从一季度末的74.03%稳步降至三季度末的70.85%。
根据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2024年净利润预计将在4.5亿元至5.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幅度高达80.58%至120.71%。结合1月底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大概率也实现了单季度盈利,这进一步预示着第四季度的负债率有望继续下降。
一步步放权的刘永好
刘永好的退出,也标志着新希望的“二代接班”进程又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早在3月8日,刘永好在接受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企业想要实现稳健发展,传承交接是尤为重要的环节。他说:“每个企业,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没有绝对相同的机遇。我基本认为,传承要早一点做安排。”
事实上,刘永好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与女儿刘畅之间的权力交接一直在平稳有序地推进。在2013年5月,由刘永好主持的新希望六和第五届董事长会议上,刘畅当选为新一届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则担任股份公司董事。从那时起,刘畅正式开启了“二代接班”之路。当时年仅33岁的她,已经在集团农牧、乳业、集团办公室等多个重要岗位上历练了11年之久。
在刘畅接任董事长的十余年里,新希望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2016年,公司敏锐地察觉到生猪养殖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启动了养殖战略,计划在五年内实现300万头的出栏量,以此来应对饲料业务毛利下滑的问题,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大规模举债和并购等方式,新希望迅速扩大了产能。在2019 - 2020年期间,非洲猪瘟暴发,猪价飙升至40元/公斤,新希望凭借前期的战略布局,在这两年间盈利近百亿元,迎来了公司发展的高光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生猪养殖行业遭遇了“史上最长猪周期低谷”,猪价从高位大幅跌至10元/公斤,同时饲料成本因全球粮价上涨而不断攀升。新希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21年公司亏损高达95.9亿元,2022年虽有所改善但仍亏损14.6亿元。公司负债率也从2016年的32%急剧升至2023年的72%,负债总额近1000亿元。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新希望于2023年底启动了“瘦身计划”,将发展重点聚焦在饲料和生猪养殖两大主业上。公司通过资产剥离和成本优化等措施,实现了“轻装上阵”。在资产出售方面,新希望多次出售非核心产业,成功回笼了数十亿元资金。而成本优化更是关键所在,2024年,新希望肥猪完全成本降至13.4元/公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4元/公斤,较2021年高点下降了20%。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新希望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2024年预计净利润在4.5亿 - 5.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80% - 120%,扣非净利润5.4亿 - 6.4亿元,成功终结了连续三年的亏损局面。
此次刘永好退出董事会,但他仍然作为新希望的实际控制人以及控股股东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实现了从“掌舵者”到“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转变。他的退出不仅是对2013年交棒决策的最终确认,更是对公司穿越周期低谷、实现业绩反转后二代管理团队能力的最高肯定。
本文聚焦新希望董事会换届,刘永好退出董事会引发关注。新当选的陶玉岭和杨芳凭借专业能力为公司发展助力,公司在2024年取得成本控制和业绩提升的成果。同时回顾了刘畅接班后的发展历程,公司历经波折后通过“瘦身计划”走出困境。刘永好的退出标志着“二代接班”更进一步,体现了对二代管理团队的肯定。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