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女子高价卖发霉橘子”这一社会热点事件,深入探讨了其在科研领域的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通过采访专家、研究人员等,揭示了交易背后的真相和潜在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女子高价卖发霉橘子”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打开某二手交易平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售卖发霉橘子的链接,这些发霉橘子的标价可谓是五花八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有的标价高达上千元。
记者在浏览平台时发现,多个售卖链接中都提到了这样的宣传语:“适合做科学实验,特别是生物、化学类实验”。为了了解其中的真相,记者特意采访了一位医学类研究生。这位研究生明确表示,在正规的科研环境中,实验耗材都有专门的供应商,科研人员一般不会选择从网购平台采购。
长期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郭建伟对于此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研究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橘子发霉的青霉菌种类,并筛选出能够抑制主要霉变青霉的植物精油等保鲜剂,这在科研领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然而,社交平台上售卖的发霉橘子却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掺杂了商业利益,商家往往不会如实告知研究者橘子的品种、产地以及运输冷藏条件等关键信息。这样一来,研究者所得到的数据就可能不准确,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筛选保鲜剂的实际应用效果。
多位受访的专家也都一致认为,用发霉的橘子做实验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内科副主任陈小兵指出,从网购平台购买实验耗材,很难保证能够得到严谨、准确的科研数据。
平台的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商品链接上所标注的价格,其实并不是实际的成交价,更多的是一种防拍价,也有可能是商家给自己店铺引流的一种手段。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有些发霉水果确实能给科研人员带来帮助。就拿2024年来说,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得到了一颗长蘑菇的苹果,并将其用于研究菌的生长情况。
不过,这种科研需求是非常有限的。从交易平台上的成交量也能看出,发霉橘子的交易情况十分冷清。而且,在“养霉菌”的过程中,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
专家特别提示:发霉水果或致肺部感染,应尽快处理。
随着“发霉橘子”的热度持续升高,“发霉橘子或致肺部感染”这一话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北京工商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系副主任侯殿志建议,如果家中有发霉的食物,一定要尽快处理掉,否则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专家介绍说,发霉水果上的“绿毛”,实际上是各种霉菌。在正常情况下,霉菌是肉眼看不见的,如果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水果表面有明显的“绿毛”,那就说明霉菌的数量已经非常多了,而且霉菌会在烂水果的果肉中不断蔓延。所以,如果水果表面已经发霉腐烂,就应该整个扔掉,即使切掉发霉的部分也不能再食用。同时,尽量不要用手去触摸发霉的水果。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吸入少量的霉菌孢子可能不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但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吸入霉菌孢子就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引发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发展为肺炎或真菌性肺部感染。
还有研究表明,霉菌孢子会引发和加重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甚至有些霉菌毒素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头晕、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本文围绕“女子高价卖发霉橘子”事件展开,分析了其在科研方面的价值与问题,同时强调了发霉水果对健康的潜在威胁。提醒公众理性看待此类交易,及时处理发霉食物,保障自身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