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在全球航运绿色转型关键时期的积极作为。详细介绍了上海海事局推动外高桥港区纳入LNG燃料加注范围、开展相关加注作业等情况,展现上海港在绿色燃料加注方面的发展成果,同时提及上海在航运多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此外,还阐述了国际海事组织即将实施的船舶碳排放定价机制,以及上海为避免制约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建设自主国际航运碳足迹认证体系的计划。
当前,全球航运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节点,在加速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进程中的上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重要机遇,正紧锣密鼓地付诸行动。港口作为船舶的“加油站”,绿色燃料的广泛应用,对港口的加注设施提出了全新且严苛的要求。可以说,提供高标准的燃料“一站式”服务,将成为衡量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事局正在积极与市里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大力推动将外高桥港区纳入LNG燃料加注的范围。早在2025年1月,就已经在外高桥辖区顺利完成了长江干线首次国际保税LNG加注作业的试运行。令人期待的是,预计下周将在外高桥海通码头进行PCTC(纯汽车和卡车运输船)的加注作业。
上海海事局的这一系列举措,助力上海港朝着建设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这不仅标志着上海港保税LNG清洁能源加注范围成功向长江领域延伸,为长江干线航运的脱碳减排提供了强大助力,更对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具有深远意义。随着外高桥港区逐步迈入LNG加注常态化运作阶段,意味着上海港LNG燃料加注实现了全港覆盖。
事实上,上海港在LNG加注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从2022年完成首次液化天然气“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到2024年国内首单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甲醇燃料实现“船 - 船”同步加注作业,LNG加注业务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上海港已累计完成LNG加注170余艘次。
上海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二级调研员刘晓东表示:“外高桥海通码头出口车辆数量庞大,PCTC船的加注需求十分旺盛。海事局正抓紧研究各项方案,对同步作业等环节进行全面的安全保障,近日即将进行PCTC的同步加注作业。”
在航运发展的多个重要领域,如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建设、航运服务能级提升以及航运中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方面,上海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根据《提升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的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形成功能完备、服务优质、开放融合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数智化发展水平和低碳化发展能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航运”服务品牌的国内示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将显著增强,参与国际航运事务的能力也将得到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于2027年实施基于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船舶碳排放定价机制。为了支持碳足迹认定工作,IMO将参照国际民航组织、欧盟等的做法,采信国际现有的可持续燃料碳足迹认证体系,例如“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
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为了避免这一因素制约我国国际航运及绿色船用燃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抓紧推进碳足迹认证体系建设已成为捍卫我国国际航运碳排放制度话语权的迫切需求。
记者获悉,预计今年4月,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将注册成立,该协会将承担起推动建设我国自主国际航运碳足迹认证体系的重要使命。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曹杰表示:“如果我们的标准一旦形成,将依托国际海事组织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国际海事组织将我国的标准纳入采信范围,从而实现我国认证体系的国际互认,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
本文围绕上海在全球航运绿色转型背景下的发展举措展开。一方面,上海海事局推动外高桥港区LNG燃料加注作业,助力上海港建设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中心,实现LNG加注全港化,在绿色燃料加注业务上成果显著。另一方面,面对国际海事组织即将实施的船舶碳排放定价机制,上海计划成立协会推动建设自主国际航运碳足迹认证体系,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和我国在国际航运领域的话语权。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