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展开调查与讲述,包括人们年夜饭是在家吃还是外出吃的选择情况,以及人们心中难忘的年味儿包含哪些内容,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的事例和想法来呈现这些调查结果。
春节即将来临,年夜饭在每家每户的春节庆祝中堪称“重头戏”。到了除夕那天,许多家庭一大早就忙碌起来筹备年夜饭,全家老小齐上阵,氛围其乐融融,这正是很多人记忆中深深怀念的年味儿。当然,也有些家庭选择到外面的饭店用餐,这样既方便又省心。那您家今年的年夜饭是怎么安排的呢?在您心里,又是什么构成了难忘的“年味儿”呢?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针对1347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达83.6%的受访者会选择在家吃年夜饭,其中东北地区的受访者选择在家吃的比例最高,达到了94.8%。为什么这么多人倾向于在家吃年夜饭呢?有67.4%的受访者表示,在家吃更能体会到团聚、归家的深刻意义。那在人们心中,最难忘的“年味儿”究竟是什么呢?调查表明,年夜饭、家人团聚、贴春联窗花这三项排在前列。来自河北省衡水市的90后侯路梦表示:“年夜饭在家吃更温馨。”今年春节是她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往年她都是和父母在家吃年夜饭,今年则是在婆家吃。她说道:“我特别喜欢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的过程。平常在外不管多么坚强独立,一回到长辈身边就像变回了小孩子,可以毫无包袱地做自己,那一刻真的特别放松、幸福。”00后吕萌的老家在福建省厦门市,她家的年夜饭从来都是在家里准备的。谈到年夜饭,她就滔滔不绝:“我们闽南除夕夜不吃饺子,而是吃‘围炉’,其实就是火锅啦。用羊肉、白萝卜煮汤底,配菜有鱼虾、肉片、青菜等,丰富极了。每年爸爸从事养殖业的朋友都会送新鲜现抓的活鱼过来。”让吕萌念念不忘的还有除夕夜的海蛎炸,“这可是我们闽南的特色美食,把海蛎和葱、洋葱、胡萝卜碎等混合在一起,裹上地瓜粉,放入油锅炸,又脆又香。还有青椒鱿鱼圈,也非常有名。”因为靠近大海,吕萌老家的年夜饭餐桌上海鲜居多。而在北京工作的80后周鹏则不同,今年除夕夜他在自家附近的饭店预订了位置,“带着爸妈、媳妇和孩子到外面吃点儿家里不常做、难做的菜,然后回家专心看春晚,这样比较省心。”在大家今年春节的年夜饭安排上,83.6%的受访者选择在家吃,11.3%的受访者打算去饭店吃,还有5.1%的受访者还没有确定。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除了东北地区受访者选择在家吃的比例最高(94.8%)之外,华南地区(88.8%)、华东地区(85.5%)、西南地区(84.0%)的受访者选择在家吃年夜饭的比例也比较高。47岁的山东刘女士说,从小到大,她家的除夕夜饭都是在家里吃的。“不管饭菜简单还是丰盛,一家人聚在一起唠家常,吃完饭一起收拾碗筷,8点钟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边看节目边聊天,自由自在。”刘女士表示除夕夜就想在家待着。吕萌也说:“小辈也曾提议出去吃,但我奶奶坚持除夕家宴得在家吃。因为年夜饭不同于春节其他时间的餐食,它有着特殊意义,全家人围坐在家中吃着除夕团圆饭,才更有‘年’的感觉,而且在家吃更健康、安全。”除夕在家吃年夜饭在她家是一个传统。侯路梦很享受一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的过程,她觉得特别热闹温馨,彼此也更加亲近。她回忆道:“我觉得这是在家吃年夜饭最主要的意义。每年除夕的下午,家人就开始包饺子了,有的擀面皮,有的准备馅儿,有的还准备讨彩头的硬币……那个过程让我感到特别幸福。”对于很多家庭依然坚持年夜饭在家吃这一现象,67.4%的受访者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体会团聚、归家的意义;65.5%的受访者表示这样可以享受家人一起准备家宴的温馨;63.9%的受访者觉得在家才能吃到“妈妈的味道”;44.1%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追求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36.2%的受访者表示这样有着浓厚的家庭氛围。在人们眼中,最难忘的“年味儿”是什么呢?调查显示,年夜饭(62.3%)排在首位。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冯翼的老家在山东省济宁市,她印象最深刻的“年味儿”就是姥姥做的腊肠,“特别好吃,辣辣咸咸的非常香,我喜欢把它夹在馒头里吃。肘子、排骨、鸡、鱼……一桌子的美味都不及姥姥做的腊肠,那是我最想念的味道。”在吕萌的老家,春节有一项重要活动是“抬大神”。早上七八点钟,人们就把“天公”从神庙里“请”出来,开始巡游大街小巷。年轻人扛着大神,敲锣打鼓,老人小孩跟在后面,人们自然地排成了很长的一队,结束后再回到神庙。这时,会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牲头摆到祖庙的供桌上。祖庙的门口还摆着闽南地区独有的很大、很高、很甜的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家人平安,每个去的人都可以切一块尝尝。吕萌笑着回忆说,小时候她最爱睡懒觉,一大早外面开始“抬大神”,“我总是嘴里嘟囔着‘太吵了’,随即就麻利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看热闹了”。吕萌心中的“年味儿”还有一项春节的必备仪式:收压岁钱。“尤其收到纸质的红包,我会一张张数好,拿到银行一起存起来,特别有成就感。现在都是电子红包了,我就直接作为零花钱了。”侯路梦说:“在我看来,‘年味儿’不仅是团聚,更是亲人在一起做的事情。”她老家的除夕有个习俗,就是要请“祖宗”回家过年。“除夕下午,家人会拿着各种祭品、鞭炮等,去坟上叩拜,将‘祖宗’‘请回来’,等过了初一再‘送回去’,仪式上讲究隆重。这个习俗沿袭至今,不过形式上更简单了,主要是在除夕当日去祭拜。”调查还显示,在人们心中难忘的“年味儿”里,排在第二位的是家人团聚(59.0%),排在第三位、第四位的分别是贴春联窗花(53.5%)、放鞭炮(52.0%)。其他还有家乡春节美食(48.9%)、春节联欢晚会(40.9%)、走亲访友(39.9%)、收/发压岁钱(31.6%)、互相拜年问候(30.4%)、穿新衣(29.9%)、赶年货大集(29.8%)、逛庙会灯会(27.9%)、春节祭祖(22.3%)等。在河北一所公立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李爱华表示,“年味儿”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过年期间一个人对亲情、友情、乡情的向往和牵绊。当家人亲朋团聚在一起时,那种温暖、熟悉的感觉就是“年味儿”。“春节期间的很多活动,像吃团圆饭、祭拜祖先、贴春联、拜年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观念的重视。这个过程中传递的尊老爱幼、和睦共处的理念,也都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章围绕年夜饭展开,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多数人会选择在家吃年夜饭,其中东北地区在家吃年夜饭的比例最高,还阐述了在家吃年夜饭更能体会团聚等意义。同时探讨了人们心中难忘的年味儿包含的诸多元素,如年夜饭、家人团聚、贴春联窗花等,这些元素既包含传统习俗,也有个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春节的家庭观念和中华传统文化。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