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带领村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使小庙子村从落后走向繁荣,获得诸多荣誉的故事。
走进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干净整洁的巷道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民居分布其中,整齐排列的冷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70岁的村民李永良提起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满是感慨地说道:“赵书记带着村里做了不少事,我们都打心眼里感谢她!”
办好群众盼望的事
2009年,在担任村两委成员多年后,赵会杰毅然扛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那时的小庙子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全村将近四分之一的耕地无法灌溉,像样的产业更是寥寥无几,人均年收入仅仅只有4500元。赵会杰坚定地说:“我当时给自己立了‘军令状’,必须办好群众盼望的事!”
村民田玉东回忆起过去,满脸无奈:“过去村里既没有水泥路,也没有桥。一到汛期,小河涨水,外面的人想进来收购农产品都没办法。”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然而修路就意味着要拆迁,涉及到不少农户的利益。赵会杰带领村两委成员,一家一家地走访,一户一户地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硬化水泥路户户通。随后,她又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先后建起了两座桥。村民们兴奋地说:“过河不用穿靴子了!”“农产品也能卖上价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们备受鼓舞。
路修好了,吃水难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李永良说:“我们村临山而建,自家打的水井只能打到10多米,一遇到天旱,吃水就成了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会杰积极申请项目。她四处奔波,多方协调,先后为村子打了30眼机电井和8眼自来水井。终于,各村小组都通上了自来水,吃水难、浇地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这些年来,赵会杰还带领村民绿化了1500亩荒山,对500亩低产山杏林进行了嫁接改造,安装了路灯,实施了危房改造……在她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庙子村的日子越过越好。
2019年,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辖两个党支部,赵会杰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找准产业发展之路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赵会杰也在积极寻找适合小庙子村的产业发展之路。
“之前村里常年种植胡萝卜,最多的时候种植面积达到了3500亩。可是连年重茬,土地退化严重,病虫害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市场变化等因素,大量胡萝卜滞销。”赵会杰意识到,发展单一种植产业的思路必须做出调整。
于是,赵会杰带着村委会干部走访农户,还组织大家到河北和赤峰周边地区参观学习。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发现小庙子村的气候、土壤、水源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赵会杰说:“最终我们决定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以‘党组织 + 合作社 + 产业党员 + 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
小庙子村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长李永波介绍说:“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统一为群众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统一销售产品。现在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有桔梗、沙参、党参等10多个品种。”
中药材产量提高了,如何提升效益又成了新的问题。赵会杰说:“我们新建了33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购买了专业设备,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益,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同时,小庙子村还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冷棚,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增加了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如今,小庙子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4万元。
在小庙子村的辐射带动下,大庙镇13个村共发展中药材种植近2万亩、露地蔬菜1.5万亩。这两项产业带动了数万人次就业,全镇人均年收入提高了800元。
共创美好幸福生活
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赵会杰带领小庙子村把握机遇,打造了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并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了拓展新产业,赵会杰组织村民们到河北、辽宁等地,通过飞地模式流转土地,种植胡萝卜、娃娃菜、大葱等。村民武晓利感激地说:“赵书记帮着我们联系当地,积极协调土地手续与银行贷款,让我们在外头能好好发展。”目前,小庙子村通过飞地模式,在外发展蔬菜产业近2万亩。
一件件惠民生的实事相继办成:建设了“草原书屋”、棋牌室、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起了新型垃圾填埋场,为各户配发了垃圾分类箱,推进了厕所革命;组建了“妇女之家”秧歌队、舞龙舞狮队和广场舞队……
赵会杰说:“我们还设立了‘善行义举榜’,每年定期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开展慰问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树立孝老爱亲的新风尚。”如今的小庙子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风良好,先后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赵会杰充满信心地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创美好幸福生活。我们的日子会更好!”
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带领村民改善基础设施,解决吃水、行路等难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及蔬菜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她的带领下,小庙子村实现了从落后到繁荣的转变,获得多项荣誉,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