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2024年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省份后的相关情况。从其一直以来的大贡献,如对财政的贡献、就业吸纳能力、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也分析了其经济增速放缓的多种原因,包括工业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客观因素等;最后探讨了广东在新目标下的发展信心来源,如人气旺物流畅产业兴、区域发展更协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等。
新华社广州1月27日电,题曰:千磨万击还坚劲——解读广东“14万亿”的内涵。
当看到广东经济总量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这两个数据时,人们的反应各异,有惊叹,亦有疑惑。2024年,广东成为首个经济总量跨越14万亿这一里程碑的省份,并且连续36年稳居全国之首。然而,有人不禁发问: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广东是否还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呢?这一现象又该如何看待?展望未来,其发展的信心又源于何处呢?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过去与当下的发展变革之中。
“大块头”往往有着巨大的贡献。
14万亿元,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还多,这样庞大的经济规模,无疑是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发挥重要支柱作用的有力证据。回溯到2019年,广东的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成为国内首个达到这一规模的省份。此后,11万亿、12万亿、13万亿、14万亿,短短5年的时间里,又连续跨越了4个万亿的关键节点。
除了引人瞩目的经济规模,广东还蕴含着强劲的硬实力。2024年,广东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5万亿元,连续34年在全国独占鳌头。民间都诙谐地称广东“有钱”。而“有钱”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贡献。多年来,广东一直是向中央财政净贡献最多的省份,近年来每年的净贡献都保持在7000亿元以上。
无论发展速度是快是慢,广东承担的支柱责任和担当从未改变。即便是近两年面临巨大发展压力的广州,每年上缴的财税也高达数百亿元。“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在改革开放初期,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语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奔赴广东追逐梦想。如今,“找工作到广东”依旧是众多年轻人的优先选择。2024年,广东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43万人。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在2018 - 2023年这5年间,广东新增从业人员674.8万人,这一数字在全国名列前茅。
广东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就业的最大“蓄水池”,庞大且活跃的经营主体是关键因素。广东的经营主体已经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过830万户,2024年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在创新之都深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壮大。2024年,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1.5万亿元,其占GDP的比重也从2022年的40%进一步提升至近45%。
产业不断向新兴方向发展。作为享有“世界工厂”美誉的制造业大省,广东在2024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发展动力也在不断优化。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在广东蓬勃发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产量的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产量的超4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产量的18%。
众多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在广东茁壮成长。在广州,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这两家自动驾驶企业先后赴美上市,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产线增芯建成投产,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三证齐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中科宇航运载火箭首次搭载外国卫星飞向浩瀚太空。广东在培育新动能的同时,也不忘对旧动能进行更新升级。通过大力推广“链式改造”,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新技术,广东上万家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攀升,家电、纺织服装、石化等传统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目前,广东已经形成了8个万亿级、3个五千亿级、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增长放缓需要理性分析。
2024年广东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工业投资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对一个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广东的工业投资增速多年来持续低于整体投资增速。不过,广东已经意识到这一不足并积极追赶。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2024年广东工业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37%,成为全省第一大投资主体。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长17.9%,增速创下9年来的新高。
产业结构也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广州曾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汽车第一城”,汽车的年产销量超过300万台。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作为“当家长子”的广汽集团以及骨干企业东风日产都遭受了严重的冲击。2024年,广汽集团销量下降超过20%,利润减少超过70%,广州的经济增长也因此面临压力。不过,在风雨中勇往直前是广州的态度。诞生于改革、崛起于改革的广汽集团再次进行重大改革,集团从战略管控向运营管控转变,实行自主品牌产研销一体化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总部从广州CBD珠江新城迁至番禺郊区,到能够听到“炮火声”的一线指挥作战。去年12月,广汽集团汽车销量同比上升9.30%,改革成效立竿见影。
经济结构的调整更为深入。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是中国首个商品房项目诞生的省份,也是过去数十年中全国的房地产业大省,在房地产业的巅峰时期,全国前十强房企中,广东占据了一半。2021年,广东的房地产投资达到1.75万亿元的峰值。在享受过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之后,必然也要承受调整带来的更大痛苦。在这一轮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中,广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这也是其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但在“房地产市场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必然要调整,我们必须忍受一时的阵痛”这一共识下,广东正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广东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已经降至30%以下的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数据也出现了回暖的迹象。深圳2024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网签成交超过10万套,同比增加47.2%。广州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回稳向好的态势,今年1月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101.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也在回升。
一些客观因素也对广东的经济增速产生了影响。广东的存贷款规模在全国位居第一,信贷市场发展较为充分,但是银行机构的存贷款息差较低。今年以来,金融业记录统计核算数据从存贷款增长转变为利息收入和佣金,这也拉低了广东的GDP增速。要扩大经济总量,更要提升经济质量。“‘大象起舞’更加艰难,广东坚定地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持续进行优化,探索实现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广东消费经济学会会长郑红军说道。
着眼新目标,满怀信心向前进。
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那么信心源自何处呢?信心来源于人气旺盛、物流顺畅、产业兴旺。在机场车站,春运期间人潮涌动,客流熙熙攘攘;在车间工厂,生产线的机器轰鸣作响,生产持续进行;在港口码头,贸易巨轮穿梭往来,塔吊忙碌运转;在边检口岸,过境的商旅行色匆匆。
广东的人气源于1.5亿的实时管理人口,源于每年超过100万的新出生人口,源于8.5亿人次的接待游客数量……物流是生产的载体,持续活跃的物流显示出生产的活跃程度。2024年,广东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4.8%。其中,民航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18.8%、17.4%,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3.1%。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425.89亿件和3041.54亿元,均居全国首位。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9.1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8%,占全国外贸的20.8%。其中,跨境电商从2015年的11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433亿元,年平均增速达71.4%,占广东省外贸总量的比重从不到千分之二增长至超过一成。
信心还来源于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在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有一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这家隐匿于粤北山区小镇的企业,其头孢呋辛酯等产品多年来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的份额。公司一年的生产总值超过5亿元,为当地带来的税收达4000万元。紫金县委书记黄春彭表示:“优秀企业的落户和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两年,广东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区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珠三角向粤东西北的产业有序转移持续推进,2024年全省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新承接项目约700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县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在提升。2024年,广东57个县(市)的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县域对人口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一批县市出现了人口净流入现象,2024年广东有17个区、2个县(市)、124个镇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千强镇。
城乡收入和消费格局都在发生变化,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24年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9年的约2.55∶1缩小至2.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经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2024年前11个月乡村消费增速也比城镇高1.3个百分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正在化解,发展的短板正在转化为潜力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孙波指出。
信心也来自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的结合。截至2024年底,广东登记在册的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中,民营企业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高的市场化程度,使得广东更早地意识到依靠债务扩张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隐性债务清零。拥有更健康的财政状况,也就拥有了更大的稳增长空间。2024年,广东争取到新增专项债券5085亿元,规模为历年之最,这将有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遇到的新挑战,广东系统部署了5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建设不断向深向实。漫步在岭南大地,阳光明媚,草木繁茂,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这预示着广东的发展将持续向好向强。(完)
文章深入分析了广东2024年经济总量达14万亿元背后的多方面情况。首先阐述了广东一直以来的重要贡献,包括经济规模、财政贡献、就业吸纳等。接着剖析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多种因素,如工业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和客观因素等。最后从人气、物流、产业、区域协调、市场与政府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广东在新目标下发展的信心来源,展现出广东在面对挑战时积极调整和探索新发展路径的决心与能力,预示着广东未来发展的良好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