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强基到科普添彩,周口师范学院的全方位发展之路,周口师范学院科研成果闪耀,为地方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聚焦周口师范学院在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详细阐述了该校在科研强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以及科普提升全民素养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展现了其为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所做出的贡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科研强基到科普添彩,周口师范学院的全方位发展之路,周口师范学院科研成果闪耀,为地方发展注入新动能

周口师范学院在科研领域传来喜讯,荣获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学校科研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在当今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着力点。近年来,周口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学校紧紧围绕河南省、周口市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创新思维进行前瞻性谋划,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创新机制和生态环境。通过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征程中,展现出了新的担当和作为。

科研强基: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注活水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十四五”重点部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河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河南省“7 + 28 + N”链群产业以及周口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周口师范学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和学科群建设。学校搭建了多个研究平台,凝练出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工作,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在战略谋划方面,学校瞄准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整合校内外的研究力量。一方面,强化科技成果的培育和前沿科技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全链条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学校全力服务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区域创新高地。早在2008年,学校的“植物高效再生与遗传转化技术建立及应用”科研团队就怀揣着“粮安天下梦”,开启了长达十五年的不懈探索。他们成功解决了再生率和诱导率低限制植物遗传转化的世界性难题,并于2023年3月荣获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成果得到了60余个国家的370多个科研团队的采纳,专利技术服务企业达到43家,新增经济效益高达9.67亿元。目前,学校的生物与医药省级重点学科已经凝练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与应用、药用活性成分提取与产品研发、植物高效再生与遗传转化、作物种质创新与绿色栽培等四个研究方向。学校还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河南省“杰青”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高层次人才等14人次。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横向联合项目109项,获批科研经费39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49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4项。

在平台协同方面,学校围绕生物医用材料、植物遗传转化与分子育种、现代生物技术等优势学科领域,大力支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这些平台面向科技前沿、行业产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协同创新,促使新质生产力聚势成形。2024年11月,依托学校和复旦大学药学院科研团队组建的伏羲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作为一个立足周口、面向全国的生物医药综合性创新平台,伏羲实验室聚焦生物制药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及共性基础研究,为建设创新周口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学校以打赢核心科技攻坚战为目标,不断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聚力开展科研平台创新动能推升行动。学校建成了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作物高效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稀土功能材料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生物医用纳米材料、转化生物学等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同时,学校探索出“1 + 1 + N”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41个,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学校成立了校地合作处,制定了详细的校地合作方案。围绕周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深度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切实担起了区域发展的创新源头和动力引擎的重任。学校抓住国家农高区落户周口这一重大机遇,与农高区共建了河南省作物高效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和科创中心等平台,形成了“平台 + 人才 + 成果”共育共享共用的合作模式。学校选派农学专家挂职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带领由5名博士、17名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常驻农高区,与省内外高校专家团队在生物育种、高效栽培、智慧农田建设、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学校还深入开展微生物菌肥研发和地力提升研究,并于2023年获批河南省科技研发重大项目,获得资助经费500万元。依托学校在智慧农业、医药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显著优势和深厚积累,学校围绕周口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与周口市共建了周口师范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协力打造了周口市链接创新资源要素、承接人才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学校联合巨鑫生物制药、顺丰种业等共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与乐普药业、金丹乳酸等规上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个,聘请30余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生实践实训指导,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用贯通、地方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赋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动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周口师范学院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实施科技帮扶、科技成果转化、乡村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项目,通过注入科技力量,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在高起点谋划方面,学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500余名高层次人才中选拔组建了多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和农学博士扶贫团队。这些团队持续深入地方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形成了“团队 + 平台 + 项目”的帮扶工作体系。学校先后在郸城县建立了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郸城绿色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0余个科技服务基地,围绕现代农业、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等主题,落地帮扶项目30余项。学校的农学博士扶贫团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高质量推进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构建了“一中心 + N工作站”的网络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该体系持续提升成果转化、供给、推广能力,以技术创新催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在郸城县建立了“周口师范学院郸城技术转移中心工作站”,组建了15个以教授、博士为主体,涵盖农作物育种、食品检测溯源、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智慧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帮扶团队。这些团队定期深入企业和农户,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增效、农户增收。“周油589”油菜新品种、小麦新品种、楸树育种育苗、甘薯油菜轮播技术、土壤改造、生物菌肥、病虫害防治、智能化温室大棚等一大批科技服务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用有益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应用”科研团队研发的秸秆木霉菌肥已累计推广应用23万余亩,粮食增产1.5万余吨,直接经济效益达到3600万余元。

在高标准落实方面,学校建立了“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示范基地”,从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乡村本土人才培育工作。依托现代农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学校持续开展作物种植技术、集约养殖关键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为郸城县培训了近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学校选派科技副县长、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到政府、企业、农村顶岗挂职,通过“田间课堂”“农民学校”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学校挑选有培养潜力的基层农技人员,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骨干人才。近年来,学校的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了100余个新型经营主体,线上线下培训超过1万人次。

科普添彩: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增活力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周口师范学院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深入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助力全民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在精心谋划方面,学校将科普阵地建设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多渠道投入的长效机制。学校改造升级了生命科学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科普讲解、实验演示等服务。该生命科学馆连续10年承接周口市中小学生来校研学,累计服务学生5万余人次。学校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盘活校内各类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博物馆、体育馆等科普资源,持续打造投入少、产出大、效果佳的科普阵地。其中,学校的生命科学馆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在精细服务方面,学校积极探索建立科普示范体系,与地方政府、科协组织、科研院所等广泛合作。学校定期举办周口市科技成果展、周口师范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展、科普展等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法律法规专题讲座、科普讲解大赛等。围绕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主题,学校组建科普团队,面向校内外举办科普讲座,推动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辐射人群每年超过2000人次。“助农服务天团”“为植物挂牌”“生命健康讲座”“三下乡科普宣传”等科普品牌,多次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形成了“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科普工作格局。

在精准发力方面,学校坚持“大科普”理念,把科普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科普服务领域。学校的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团队先后为淮阳区龙湖湿地公园、项城市汾泉河湿地公园制定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助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以土壤环境改良、土壤有益微生物挖掘、地区重大病虫害防控、生物有机菌肥研发等为核心服务项目,学校申请获批河南省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周口市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着眼未来,周口师范学院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学校将集中力量提升优势特色学科水平,不断强化创新载体培育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有效提升区域和行业影响力。通过加快把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学校将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更好地引领和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周口师范学院在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方面举措与成果。在科研强基上,通过学科建设、平台协同和服务地方发展,为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注入活力;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方面,从谋划、推进和落实等环节助力农业发展;在科普工作中,精心谋划、精细服务、精准发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发展,以更好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318.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